說人是酸葡萄心理類似像這樣的評論充斥在很多地方,很像是酸民會講的話,或很像他很清高,普世都在追求的夢想中的工作或生活,有個突兀的留言說一點也不羨慕,大家會說他是沒有能力嚮往這種生活才會有這酸葡萄心理,但換作是一個首富告訴你錢對他來說不重要,會有人說那是凡爾賽。
閱讀完模仿的慾望有一陣子的時間了,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酸葡萄心裡的探討,以下是引用書中原文:
「你可能會認為一個還沒有致富的人就不能正當地鄙視富人,或者一個沒有被任何一所常春藤盟校錄取的人就不能蔑視常春藤盟校,又或者一位主廚在摘下米其林星星之前不能拒絕米其林三顆星的欲望,不然就是自欺、怨恨與軟弱。 千萬別相信這樣的謊言,認為一個人必須完全接受並玩過模仿遊戲、而且贏得勝利,才能問心無愧地選擇退出。」
「試過才知道是一個幼稚可笑的論點。」
我認為說人是酸葡萄或是凡爾賽是一種論述來自迷失在模仿慾望遊戲的人群,他們將世界分做四種人:
- 酸民:沒得過也不想要
- 新鮮島人:沒得過但想要
- 天堂島人:得到了也想要
- 凡爾賽人:得到了但不想要
因為大家都在新鮮人島裡,嚮往天堂島的生活,外界的看法和紛擾,使你需要跟其他人的價值觀抗衡,需要勇氣跟找到內在核心的價值觀,這本書提供一些方法跟成功案例,找到內在核心價值觀,避免浪費時間追求透過模仿的淺薄慾望。
我的感想:
- 追逐財富作為比較淺薄的慾望,追逐金錢可能聽起來俗氣,的確很多人賺到需要的金錢後,對於想要更多財富這種無止盡的慾望感到空虛,重新找到內在深層的慾望變得必要
- 模仿世俗的慾望做的過程中,因為怨恨自己還未得到而扭曲自己價值觀,例如仇富,認為有錢人殺價是很小氣的行為,或想在他們身上佔便宜
- 建立自己的慾望系統,提高適應性和完整性才可以避免自己走入阻力最小的路徑,測試慾望是否值得跟是否能帶給來滿足感
• 4. 覺得老闆砍預算很摳門,這種見解可能來自老闆對精通高效管理公司的動機,也可能來自員工內在的價值被否定的不滿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