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盞燈亮起:重新長出人生的根》
第二章:那些沒寫進履歷的努力,也是一種價值
志宏關上房門,坐在那張三年前還堆滿合約文件的書桌前,螢幕亮起的一瞬間,他彷彿又回到過去。
只是這次,他不是在為部門報表煩惱,而是要重新撰寫自己。
「這三年,我要寫什麼?」他自言自語,手指懸在鍵盤上。
志宏過去是業務部副理,帶過三個團隊,曾經創下年營收突破五千萬的記錄。
那時候他是同事口中的「業務教練」,凡事都能用系統化方式拆解問題。
但現在,他的心情卻像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既迷惘又焦慮。
「志宏伯伯,我爸說你以前超會講簡報耶!」是鄰居小豪的聲音,他放學經過時照例對著書房的窗戶探頭打招呼。
「嘿,小豪回來啦!」志宏強笑一下。
當年他帶過社區國小的一場職涯講座,小豪竟然還記得。
他重新打開履歷檔案,開始列出過去的工作經歷。
每一段任職期間,每一個成就指標,都像是替自己打一盞燈。
但當他寫到「近三年經歷」欄位時,手卻頓住了。
他打上一行字:「家庭支援與自主學習期間」,又立刻刪掉。
他又寫:「自主研究與育兒協助階段」,還是覺得彆扭。
「這是逃避,不是成長吧!」他低聲喃喃。
張怡文走進來,手上端著一杯熱茶。「我覺得你不該急著定義這三年是什麼。這段時間你陪了阿傑、你修了水電、你陪爸媽跑醫院。這些……難道不算能力的一部分?」
他抬頭望著她,這些日子他埋頭在羞愧與自責裡,從沒想過,原來他對生活的付出也是一種「職場經歷」。
晚上,阿傑拿著他的數學習題跑來問爸爸,志宏耐心地教他一題一題算,從公式到解法,彷彿又找回了教學的節奏。
「爸,你好像老師喔!」
「老師也會失業啊!」他開玩笑說。
「可是老師也會重新上課。」阿傑認真回答。
這句話讓志宏笑了,笑得像陽光穿過濛濛天空。
隔天一早,他把履歷完成,寄出了第一封求職信。
在電腦螢幕前,他輕聲說:「這一次,不再為自己的空白道歉。」
以上故事為虛擬情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