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不會理財,是你「從小就被錢洗腦」!快來檢測你的金錢盲點|5分鐘檢測你的金錢信念

Peter Hung-avatar-img
發佈於心理療癒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你對金錢的態度,正在創造你的人生嗎?

前言:你對錢的信念,正在偷偷決定你的人生走向

我們都渴望財務自由,想要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更多說「我想要」而不是「我只能」的底氣。但你是否也曾經懷疑過自己:

  • 為什麼我總是存不到錢?
  • 明明賺的不少,卻總覺得不夠?
  • 為什麼投資理財總是怕怕的,不敢開始?
  • 每次想談錢就覺得焦慮、甚至有點羞愧?

其實,問題往往不在「錢不夠」,而是我們對「錢」的想法出了問題。

這些潛藏在內心深處的金錢信念——也許是從小耳濡目染的家庭語言,也許是社會灌輸給我們的價值觀——正悄悄影響著我們的存錢方式、消費行為、甚至人生選擇。

這份《財富信念自我檢測表》,就是一面鏡子。

透過簡單的題目,帶你回到內在,看見那些你可能從未察覺的金錢模式,找出困住你財富流動的盲點。

我們不談艱深的財經知識,只談認識自己與錢的關係,因為真正的財富自由,從你心中開始。

raw-image

請根據你近期的真實感受,在每一項陳述後勾選最符合的選項。沒有對錯,誠實作答才最有收穫。

第一部分:你對「金錢」的潛在信念

5點量表:1分非常同意;2分同意;3分不確定;4分不同意;5分非常不同意

1. 有錢人才有能力幫助別人。

2. 錢是髒的,為了錢做事會讓人墮落。

3. 賺很多錢會讓人變得自私。

4. 財富應該是靠辛苦換來的,輕鬆賺錢有點可疑。

5. 我羨慕那些財富自由的人,但覺得那離我很遠。

6. 即使我有錢,也不敢讓別人知道,會被討厭。

第二部分:你對「自己與金錢」的關係

5點量表:1分非常符合;2分符合;3分有時符合;4分不太符合;5分完全不符合

1. 我不太敢看自己的銀行帳戶明細。

2. 錢進來很快也很快就花光,我不知道錢去哪了。

3. 我擔心自己永遠沒辦法存到一筆大的金額。

4. 我對談錢感到不舒服,覺得會破壞關係。

5. 我對金錢沒什麼規劃,也不知道從哪開始。

6. 我其實不覺得自己「值得」變得富有。

第三部分:金錢行為與實踐

4點量表:1分經常如此;2分偶爾如此;3分很少如此;4分從不如此

1. 我有記帳、整理支出的習慣。

2. 我有固定的儲蓄與投資計畫。

3. 我會為未來設下財務目標(如退休、旅行、購屋)。

4. 我會學習財商相關的知識(閱讀書籍、課程、Podcast等)。

5. 我知道如何和家人/伴侶開誠布公地談金錢議題。

6. 我對自己的金錢狀況感到有掌控感。

檢測結果解讀

第一部分:你對「金錢」的潛在信念

這一部分檢測你潛意識裡「對金錢的情緒評價」,許多信念可能源自原生家庭、文化、教育或童年經驗。

典型限制性信念範例:

  • 錢是骯髒的/不道德的
  • 有錢會招人妒恨
  • 賺錢太輕鬆的都是投機取巧
  • 我不值得擁有財富

解讀:

如果你在這一區勾選「非常同意/同意」超過 4 題,表示你有較多限制性金錢信念(Limiting Beliefs),這些信念會讓你即使賺了錢也「留不住」或「不敢用」,甚至會無意識地排斥或拒絕進帳機會。

建議行動:

  1. 寫下你的金錢故事:回憶童年時你最早對錢的記憶,父母如何談論金錢?他們常吵錢嗎?你是否曾因為錢感到羞愧?
  2. 練習替換信念:將原始信念寫下,對應寫出支持你的新信念。例如:
    ❌「有錢的人很自私」 → ✅「財富可以幫助我支持重要的人與價值」
  3. 每日正念語錄書寫:每天寫一句「我值得擁有豐盛」的變化句,重寫你的金錢語言。

第二部分:你對「自己與金錢」的關係

這部分反映你與金錢的情緒連結與自我價值感。很多人不是賺不到錢,而是「不相信自己配得」。

潛藏訊號:

  • 你會避開看帳戶餘額、避免談錢
  • 你覺得自己不值得被金錢看見或擁有
  • 花錢會有罪惡感,賺錢卻會覺得羞愧

解讀:

如果你在這一區中有 5 題以上落在「非常符合/符合」,你可能需要修復你的金錢創傷與自我價值感。這不一定是金錢本身的問題,而是你如何看待「自己與金錢的關係」。

建議行動:

  1. 財務情緒日記:記錄每天花/賺/談到錢時的情緒反應與自評語句。
  2. 自我價值練習:每天對鏡自述「我值得被金錢支持/我值得擁有豐盛人生」,讓身體熟悉這種信念。
  3. 諮商或金錢教練:這部分若影響生活重大,建議透過心理專業協助深入修復。

第三部分:金錢行為與實踐

這一區代表你的金錢執行力與現實策略能力,即便信念健康,沒有策略與行動也無法落實財富自由。

常見困境:

  • 有賺錢但沒有存錢
  • 不知道錢都花到哪裡去了
  • 沒有具體的財務目標或投資行動

解讀:

如果你這一區多數勾選「從不如此/很少如此」,代表你目前缺乏金錢的實務操作習慣,或是沒找到適合你的方法。

建議行動:

  1. 從1%儲蓄開始:無論收入多少,強制儲蓄 1~5% 開始,建立「看見錢留住的感覺」。
  2. 選擇一項學習財商的方式
  3. 設定具體短期財務目標(例如:三個月內存下第一筆 10,000 元)

建議:分階段療癒金錢信念計畫

第一階段-意識與清理:辨認限制性信念、清除金錢創傷

第二階段-重建與對話:練習新的金錢語言、自我價值提升

第三階段-策略與創造:建立金錢儲蓄/投資習慣、設立豐盛目標

結語:財富的路上,請對自己多一點耐心

財富,不只是一連串數字的堆疊,更是一段與「自己」深層和解的過程。

如果今天的檢測讓你看見了某些從未意識到的金錢信念、或是發現過去的某些花錢模式其實源自內在的不安——那恭喜你,這正是「改變」開始的起點。

沒有人天生就懂理財,也沒有人在一夕之間就能療癒多年累積的金錢焦慮。

但每一次願意誠實看見、每一個替自己存下來的銅板、每一次溫柔地說「我值得」的練習,都是你走向豐盛人生的重要一步。

你值得擁有不只夠用的生活,而是內外一致的踏實豐盛。

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起重新定義財富——不只是外在的資源,更是你對自己價值的信任。

願你與錢和解,也與自己和好。

你並不孤單,我們一起走在成為「金錢的主人」的路上。

一起前進、行動吧!

《21天財富自由行動手冊》《與AI共富:財富自由的療癒協作之書》邀請你一起,療癒金錢創傷、重建價值信念,溫柔擁抱豐盛人生。

88元與免費限時特惠,開啟與財富宇宙的量子共振!

喜歡本文章,邀請您點擊愛心支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筆尖上的遇見|PETER的打工筆記
127會員
329內容數
七年北漂寒窗,寄居木柵邊陲,牧養後山森林,也靜靜與自然為伍。深夜裡,我時常獨自漫跑於山徑,與星光與靜默對話。 學成之後,幸運踏上心理師之路,歸隱已七年。成為學生的玩伴、鄉間的旅人,在多元民情與人心間遊走,慢慢學會以平凡的眼睛看見不凡。 寫作,記住與每個生命交會時的激盪與激昂,也試著在字句之間與彼此產生漣漪,共振、相映。
2025/06/05
我們從小被教導「要好好念書,將來找份穩定的工作」,但沒人教我們怎麼管理金錢、怎麼投資未來、怎麼面對「錢不夠用」時的焦慮。直到某一天,你才突然發現: 努力很重要,但有錢,從來不是努力的結果,而是選擇和習慣的累積。 今天,想跟你分享五句我後來才懂的理財真相。它們短短幾句,卻值得一生深思。
Thumbnail
2025/06/05
我們從小被教導「要好好念書,將來找份穩定的工作」,但沒人教我們怎麼管理金錢、怎麼投資未來、怎麼面對「錢不夠用」時的焦慮。直到某一天,你才突然發現: 努力很重要,但有錢,從來不是努力的結果,而是選擇和習慣的累積。 今天,想跟你分享五句我後來才懂的理財真相。它們短短幾句,卻值得一生深思。
Thumbnail
2025/06/05
你是否曾思考過,為什麼有些人似乎總能輕而易舉地累積財富,而你卻總是在為下個月的薪水奮鬥?這背後,很可能與你所處的「收入層級」息息相關。 在追求財富自由的旅程中,我們可以將收入來源粗略分為三個主要層級。理解這些層級的差異,是邁向財務自由的關鍵第一步。
Thumbnail
2025/06/05
你是否曾思考過,為什麼有些人似乎總能輕而易舉地累積財富,而你卻總是在為下個月的薪水奮鬥?這背後,很可能與你所處的「收入層級」息息相關。 在追求財富自由的旅程中,我們可以將收入來源粗略分為三個主要層級。理解這些層級的差異,是邁向財務自由的關鍵第一步。
Thumbnail
2025/06/04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拼命工作,卻好像永遠追不上物價和生活開銷?薪水漲幅永遠趕不上房租、學費、還是那一張張的帳單? 過去這些年,看過太多朋友陷入一種「勞力換收入」的循環裡。他們每天高工時、壓力大,但銀行存款卻像個永遠也餵不飽的黑洞,資產增長更是慢到讓人心慌。 你以為只要努力、夠拼,錢自然會來?
Thumbnail
2025/06/04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拼命工作,卻好像永遠追不上物價和生活開銷?薪水漲幅永遠趕不上房租、學費、還是那一張張的帳單? 過去這些年,看過太多朋友陷入一種「勞力換收入」的循環裡。他們每天高工時、壓力大,但銀行存款卻像個永遠也餵不飽的黑洞,資產增長更是慢到讓人心慌。 你以為只要努力、夠拼,錢自然會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似是而非的理財觀念 從小對金錢觀念薄弱,長輩僅告訴我們要把多餘的錢存在撲滿裡,等滿了之後,再存到郵局裡頭。大人也跟我們說,不要跟別人借錢,不要欠別人錢,不然會有地下錢莊、討債公司找上門。但是,這些都是窮人的思維。 自以為是的理財自信 對我而言,在理財的學習道路上,原生家庭並沒有給與相關的助
Thumbnail
似是而非的理財觀念 從小對金錢觀念薄弱,長輩僅告訴我們要把多餘的錢存在撲滿裡,等滿了之後,再存到郵局裡頭。大人也跟我們說,不要跟別人借錢,不要欠別人錢,不然會有地下錢莊、討債公司找上門。但是,這些都是窮人的思維。 自以為是的理財自信 對我而言,在理財的學習道路上,原生家庭並沒有給與相關的助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闡述如何正確掌握思考與行動模式,擺脫金錢奴隸的命運,成為自由的知識/財富巨擘。 提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只憑努力工作難以獲得超越平均水準的成果,還探討了財富與幸福感的關係,以及人們常見的謬誤論斷。 最後強調財富積累不僅止於金融知識,更需對人性/心理有深刻認知。
Thumbnail
闡述如何正確掌握思考與行動模式,擺脫金錢奴隸的命運,成為自由的知識/財富巨擘。 提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只憑努力工作難以獲得超越平均水準的成果,還探討了財富與幸福感的關係,以及人們常見的謬誤論斷。 最後強調財富積累不僅止於金融知識,更需對人性/心理有深刻認知。
Thumbnail
說到金錢,你的第一個感受是什麼呢?是心情雀躍呢,還是情緒低落呢? 即便,現在的你正在為了錢苦惱,在這段你感覺難以負荷,被生活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的情緒裡,也有無比重要的意義和禮物要傳遞給你。 那就是:「你該改變跟金錢的關係了!」 你把金錢當好朋友看待,還是把它視作是維持生活最低所
Thumbnail
說到金錢,你的第一個感受是什麼呢?是心情雀躍呢,還是情緒低落呢? 即便,現在的你正在為了錢苦惱,在這段你感覺難以負荷,被生活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的情緒裡,也有無比重要的意義和禮物要傳遞給你。 那就是:「你該改變跟金錢的關係了!」 你把金錢當好朋友看待,還是把它視作是維持生活最低所
Thumbnail
人下意識的行為,會決定你到底是有錢還是沒有錢,你只要把潛意識改造成「錢意識」,就能把你大部分的夢想可以變成現實。真的假的?有錢人之所有有錢,因為他們擁有錢意識,本書就是要改變你對借錢、花錢、賺錢、存錢的觀點,換一顆有錢人的腦袋,讓你的口袋變有錢
Thumbnail
人下意識的行為,會決定你到底是有錢還是沒有錢,你只要把潛意識改造成「錢意識」,就能把你大部分的夢想可以變成現實。真的假的?有錢人之所有有錢,因為他們擁有錢意識,本書就是要改變你對借錢、花錢、賺錢、存錢的觀點,換一顆有錢人的腦袋,讓你的口袋變有錢
Thumbnail
徜徉於不受限的思考,允許自己擁有的比想像更多 你認為你有足夠的錢嗎?你的自我價值是否依附在金錢上面?你覺得錢能買到內心渴望的東西嗎?你和金錢是摯友還是相愛相殺呢? 事實上,財富的意識並不是建立在金錢上,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金錢的多寡,卻建立在財富的意識上。 確實,家財萬貫並不能保證
Thumbnail
徜徉於不受限的思考,允許自己擁有的比想像更多 你認為你有足夠的錢嗎?你的自我價值是否依附在金錢上面?你覺得錢能買到內心渴望的東西嗎?你和金錢是摯友還是相愛相殺呢? 事實上,財富的意識並不是建立在金錢上,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金錢的多寡,卻建立在財富的意識上。 確實,家財萬貫並不能保證
Thumbnail
人們往往認為金錢是自由和喜悅的保證,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的信念和態度往往受到家庭和童年經歷的影響。想像一下你的父母對金錢的態度與習慣。你是否意識到自己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們的觀念?或許你會....
Thumbnail
人們往往認為金錢是自由和喜悅的保證,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的信念和態度往往受到家庭和童年經歷的影響。想像一下你的父母對金錢的態度與習慣。你是否意識到自己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們的觀念?或許你會....
Thumbnail
本書透過263個日常實驗,探討消費、理財和借貸行為背後的心理學和行為科學。俗話說:「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我們信任金錢,完全是一種在「想像」中賦予價值的信任。金錢作為一種物質的存在物,既不能吃、也不能喝,不同於一般存有物的關鍵在於,它是行為的「媒介、工具」,而非消費的「目的」本身。
Thumbnail
本書透過263個日常實驗,探討消費、理財和借貸行為背後的心理學和行為科學。俗話說:「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我們信任金錢,完全是一種在「想像」中賦予價值的信任。金錢作為一種物質的存在物,既不能吃、也不能喝,不同於一般存有物的關鍵在於,它是行為的「媒介、工具」,而非消費的「目的」本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