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沒有眼的人
阿順在「況天縱實業」工作了十年。他從不遲到、不早退、不頂嘴,也從未升遷、未受表揚。他像機器的一部分,默默地把一顆螺絲鎖了十年。
「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是況天縱的潛規則。主管阿昌最常掛在嘴邊:「有些人不是做錯事,而是看錯臉色。那種人,最該修理。」
在這種文化裡,誰勤快誰會被利用,誰懶惰誰會被放過,唯有不懂「看眼色」的,就成了出氣筒。阿順早已學會閉眼、低頭、收聲。直到那一天——
二、瞎子來了
「請問這裡是況天縱嗎?我來報到。」
門口那人手持白杖,微笑而立。他叫阿貴,是一項視障重建就業計畫的成員。
主管阿昌一臉不悅:「一個瞎子?怎麼看機台?怎麼知道我什麼時候要他加班?」
人資說:「這是政府核定名額,不能拒收。」
「好,那就讓他跟阿順,反正都一個樣——看不到現實。」
但阿貴與想像中的「盲人」不同。他記憶驚人、邏輯清晰、動作俐落,最重要的是,他不靠「看」,靠的是理解與制度。
他與阿順一同建立了工序流程表,把多年來靠「看老張動作」、「猜阿昌心情」的模式,轉為清楚可視的標準流程。每日張貼更新、輪班調整、異常備註,一切都不再「憑感覺」。
工人開始說:「我們第一次知道,什麼叫透明。」
三、失控的權威
主管阿昌坐立難安。他發現人越來越「守流程」、越來越不「懂眉角」,就連小張都不再主動「讀空氣」。
他氣得摔了流程表:「這種死規矩會毀了我整個管理系統!」
他試著找碴,說字體太小、步驟不人性化,但數據不會騙人:出錯率下降、品質提升、效率穩定。連上層也開始注意。
經理親下來視察,私下對阿貴說:「我想推這套制度到其他廠,你願意帶隊嗎?」
阿貴回答:「願意。不過我要帶阿順,也要保證一件事——流程上牆,不靠眼色,不靠誰說了算。」
四、誰該被打?
一年後,「視覺化管理系統」成為況天縱全集團改革核心。媒體報導這場從基層發起的制度革新,將它稱為「盲者帶來的光」。
記者問:「你們怎麼改變了這麼多年來靠臉色運作的企業文化?」
阿貴說:「我雖看不見,但正因如此,我只相信可證明的邏輯與明文規範。」
阿順輕聲說道:「原來被打的從來不是看不見的人,而是那些選擇睜開眼、活得清醒的人。」
從此,況天縱實業開始學會一件事:
制度,比眼色可靠;光,不一定來自看得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