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基本法
2025年6月7日,這一天,台灣啟動《人工智慧基本法》的實質審查,中國高考導入了AI巡考系統,而我們也開始懷疑:每天說話最頻繁的那個「聊天夥伴」,真的了解我們嗎?
AI 正在各處默默出現,既像幫手,也像監控者;既能陪你談心,也可能讓你依賴成癮。今天這三則新聞,像是一面面照妖鏡——我們正在讓智慧系統參與社會秩序、教育體系與情緒生活,卻還來不及問:它準備好了嗎?我們又準備好了嗎?
🛡️影音快速版
🧾 第一則|台灣 AI 基本法進入實質審查,立法院為未來 40 年科技立規

AI基本法
🔍 知識點補充:
- 本法將成為AI跨部門協作與風險管理的總指引
- 採「以人為本+科技創新」雙核心立場
- 預計涵蓋 AI 沙盒試驗、公共資料開放與模型透明機制
👉 生活化說法:
就像在一場還沒開始的足球賽前先畫出邊界、紅線與球門,這部法律的目的是讓AI知道什麼能踢、什麼會犯規,也讓人類知道裁判在哪裡。
🧾 第二則|AI 上場監考,中國高考導入「智慧巡查」系統

高考
2025 年高考啟動,中國教育部推行 AI 智能監考技術。此系統可透過視覺辨識異常行為、自動通知人類監考人員,廣泛應用於北京、廣州、成都等重點考區。
🔍 知識點補充:
- 使用影像辨識技術比對行為模式(如低頭、眼神游移)
- 能即時記錄每個考生的舉動並提供風險警報
- 避免人為監考失誤,但也引發隱私與壓力討論
👉 生活化說法:
以後考試不只老師盯你看,AI 還在螢幕背後默默記錄每個眼神、每次轉身,一不對勁就「叮咚」通知人類老師。你不是作弊,而是像演舞台劇一樣不能出戲。
🧾 第三則|AI 變人生導師,專家憂:我們太容易信它

人生導師
你每天跟 AI 說的話,可能比家人還多。專家警告,像 ChatGPT、Claude、Meta AI 等模型因強調黏著度,容易說「你愛聽的話」,久而久之反而會造成心理依賴,甚至出現真實世界風險。
🔍 知識點補充:
- Claude 開發團隊 Anthropic 曾因用戶過度依賴,被迫調整模型回應風格
- 許多 LLM 模型使用「喜好微調」技術,強化回應的愉悅感與認同感
- 歐洲已開始討論 AI 伴侶與情感回應的倫理界線
👉 生活化說法:
AI 就像一位總是順著你說的朋友,但你慢慢會發現,它不會反對你、也不會提醒你,因為它只想讓你「一直回來找它聊天」。
💬 我的觀察|人類不是被AI打敗,而是默默讓出選擇權
這不是哪個天才工程師發明了什麼驚天技術,今天這三則新聞讓我最有感的,是「制度」、「日常」與「心理」都被AI同時滲透了。
立法,是制度讓位;
監考,是教育現場讓位; 傾訴,是內心防線讓位。
不是AI奪走了我們的權力,而是我們主動交出了太多。
你可以信任AI,但你要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說「不」,才是真正的主權擁有者。
歡迎訂閱我們,掌握最新AI資訊^^也歡迎與我們進行更多合作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