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
還在跟我的好戰友
在研究所教室外的長廊
埋首苦讀
準備教檢
戰友是一位超級認真的夥伴
跟著她
總是能激發我不曾有過的努力與認真
而當時只要我稍有懈怠
戰友總是會立刻阻止我
而我唯一能被通融放鬆一下20分鐘的時刻
就是閱讀大師兄的作品
那時大師兄的文字
總是充滿人生百態
在無意處
又似一抹胡椒鹽的笑點
調味著悲傷沈重的人生議題
一句突如其來的『房東』
讓我與戰友笑出聲來
緩解了讀書的壓力與煩悶
今天
學校的研習講座
將我很喜歡的大師兄請來分享
我才發現大師兄
跟我拜讀四本著作後的想像裡
有著很不一樣的模樣
在等待開場時
大師兄靦腆的坐在椅子上
有些拘謹的環顧四週
遞書上前讓大師兄留名時
隨口交流的兩三句
是輕輕淡淡的兩聲『謝謝』
簽完後
伸出有些侷促的手
與我握手言謝
大師兄分享的內容
或許是我看過每一本書
總是能立刻了解故事的核心
甚至習慣了大師兄的寫作手法
在哪裡會有笑點
也能猜到一二
可我還是被大師兄的一句話
深深觸動著
『寫作的目的是紀錄過去的自己,閱讀過去的自己,才能發現,走到今天這一步,是多麼的不易。』
或許
就像我有時
會看著以前自己打的文章
回想當時的感覺
尋找當時的體悟
來到了台中以後
每天的步調過得好快好快
每一天的自己都改變得如此巨大
有時
我就像躺在沙灘上
無盡的海浪一波一波打來
浸濕了我的雙眼
盈滿了我的鼻腔
我
無法反應
無法呼救
這時
提筆寫下字
寫下風
寫下雨
寫下那無處宣洩的徬徨
再回首
那些字
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