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的勇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直到人們有勇氣讓海岸線消失在視界之中,才能發現新陸地。-法.文學家.紀德

  

  這幾年流行兩個詞語,一個鼓勵年輕人「跨出自己的舒適圈」,強調冒險與探索的重要性,另外一個詞從藝術界擴散到一般的企業到社會各界,大家開始看見「跨界」的重要性,因為在變化莫測典範轉移迅速的時代,唯有不斷跨界的人,或許會帶來比較多的創新,在這個競爭劇烈的時代活下去。

  不過,在以前,跨界不見得是被鼓勵的,因為每個專業為了保護自己的權威性(講白了是鞏固既得利益),設下種種專業證照或者行規,防止越界的人(不管是越界而入或越界而出)。

  這在學術界或愈是專門職業,情況愈是嚴重。

  你在本行表現得再好,只要你敢跨界,在其他社會領域獲得大眾的矚目,你原本專業領域的人一定會攻擊排擠,以「不務正業」及種種莫須有來眨抑你原本的專業成就。

  因此,學術界象牙塔裏的人愈加封閉,也令人因搞不清楚而愈加仰之彌高。(不是有人說,專家就是把一件簡單的事用一大堆玄之又玄的專有名詞搞得很複雜)據學術界的前輩說,若你剛拿到博士,或者當上教授還沒有多少年,千萬不要寫「科普」的文章與書籍,因為萬一你寫出名了,就從此斷了在學術官僚體系裏爬升的機會。

  這種情況或者自古以來就如此吧?

  因此,白居易寫了「長恨歌」之後,大家提到他就只會說「他是寫長恨歌的白居易」,從此一個豐富多采多姿的白居易,就成了有限的白居易,據說這是白居易心頭永遠的痛。

  或許貼標籤,歸類與簡化,原本就是人類思考與記憶的習慣吧?

  不過,我還是很羨慕文藝復興時代或者中國春秋戰國先秦百家爭鳴那種對知識的好奇與追求,不劃地自限的嚐試與學習。

  這種源自於內心的探索,讓一個人可以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他們可以是數學家、是音樂家,也是哲學家,當然也同時可能是建築師,他們可以俯視觀察鳥獸蟲魚的活動,又會抬頭仰望日月星辰的變化,他們可以埋首於曲譜的創作,又可以搭起鷹架蓋教堂。

  有一個英文詞字:Renaisance man文藝復興人,指的就是能詩能歌,允文允武,理性與感性兼備的多才多藝的讀書人。同時,這個詞字也意涵著一種對世界充滿全新的冒險性的期待與想像。

  現代的文藝復興人在那裡?

  現代人或許接受資訊的機會與數量都增多了,但是知識瑣碎化之後,求知變成了功利性的工具與手段,那種對生命探索的熱情與恢弘氣度,似乎已不多見。

  我想「文藝復興人」之所以在近代消失,或許是自工業文明興起之後,不只職業上的專科分工,連藝術人文也在流派定位之下〈在我看,這其實是既得利益者保護自己的權益罷了〉,人人似乎只得謹守行規,每個既成的專業成為不可逾越的陣地,人人心懷警戒的固守自己的領域,既怕有人會越界而入,又怕有人越界而出。

  其實,只有勇於跨界的人,才能帶來全新的思想與全新的進步。敢於向外拓展其他領域的人,當他們再反過來看自己的本行,往往會產生不同的視野和見解。

  在專業上跨界並不容易,不過生活中每個人其實就不斷地在跨界演出。比如說,近年參加一些活動,主持人在介紹我的時候,常常會因為好奇而特別強調我的多重身份,怎麼能夠既是牙醫師,又是作家且是環保志工,有興趣的領域似乎又非常難。

  其實,每個人原本就有多種不同身份。

  在工作職場上,我們往往是別人的屬下同時又兼別人的上司;在家裏我們既是孩子的父母親,同時也是父母親的孩子;在社團中是伙伴,在宗教團體中是兄弟姊妹,是同修,當然,我們也是城市的市民或國家的國民。

  在每個角色中,通常我們很自然的轉換。

  我知道主持人好奇的是一個牙醫師怎麼會投入環保運動,也好奇我如何在忙碌的職場工作與義工生涯中調配時間。

  其實每個場域的轉換,就是心情上的休息。

  相對於看診,參加活動就是休息;相對於到處奔波到處開會講話之餘,能坐下來專注地看診,也算是休息。我總覺得人活著就是要呼吸,不是在這裏呼吸,就是在那裏呼吸,因此,不管是躺在床上或是看書或是參加活動或看診,對我而言,都是一樣的,沒有一定什麼就是休息或工作,沒有那一樣比另一樣來得輕鬆或勞累。

  其實之所以會參與那麼多不同類型的活動,一方面是興趣,另一方面也是基於使命感的緣故。

  在擔任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與理事長十多年期間,就有不少志工幹部問我,為什麼要參加許多與荒野看似不相關的會議或活動?他們知道我平日要工作看診以養家活口,再加上荒野原本就多得不得了的活動與各種義工訓練,若是連一些與荒野,甚至與整個自然保育或環境保護幾乎不相干的聚會都去,我的身體怎麼受得了?

  其實真的很感謝這些伙伴們的關心與貼心,可是,或許大家無法感受到我內心裏的焦慮與隱憂,因為我這些年來深深體會到,台灣環境保護最重要的關鍵,是在環保團體之外啊!是在社會上百分之95以上,對環境不關心也沒有行動的人啊!

  我有好幾次經驗親自聽到或聽伙伴轉述官方或開發業者或利益團體的人說:「反正他們環保團體,一定就是會反對的!」

  一旦被認定是「一定會反對」,而且這些人只是「一小撮人」,那麼,我們這些環保團體自以為代表「社會良心」的訴求,在那些有決策權的人心中,已不佔有關鍵份量,因為他們已根深蒂固認為──你們這一小群不食人間煙火的環保份子,反正我們怎麼做你們都會反對,那我何必理你們!敷衍敷衍就是了!

  相對而言,若是其他一些社會各階層人士,一些他們意想不到的人也表達不同意他們的做法時,官方或業者就會重新思考:「咦?!連他們也反對,那麼是不是社會大多數人都不贊成?」

  這種意見的表達,愈是間接愈是有效。

  直接的話,決策者會以為這些裹著不同外衣的只是環保份子的偽裝或是被環保份子游說或「脅迫」來表示立場。

  所謂間接的,就像行銷學所談的「夏娃效應」,影響我們判斷與選擇的,往往是一些細微且不經意的事件。往往決策者周邊朋友的閒聊,或者所謂「枕邊細語」,那種一言半句的評論,反而勝過洋洋灑灑數十點理由的環保團體說帖。

  當我有了這種體認後,我只有勉強自己把握機會,接觸與環保團體完全不相干的人,與他們作朋友(至少讓他們願意看你寫的東西,收你的E-mail),然後盼望他們在各自的生活圈中發揮那「夏娃效應」。

  畢竟這個世界該注意該關心的事情太多,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忙碌的工作與興趣,如何吸引別人的注意力,並進而為你所關心的事進一份心力,或許先去關心別人所關心的,然後再找出彼此共通之處,才會是較有效果的方法。

  大概這也是我卸任荒野幹部之後,將絕大部份業餘時間投入非荒野例行事務的原因吧!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07
若是拿標準的素養考題問大人,這是什麼科目的考題,我想有很大的機率會猜錯。     因為這是教育現場主流的「跨學科教育」,也就是從單一個別科目的測驗,轉而考如何解決現實生活場域的問題,用多元融合的目標來訓練學生具備了全方位的思考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也因為目標弘大,所以考題愈來愈難,無怪
Thumbnail
2025/06/07
若是拿標準的素養考題問大人,這是什麼科目的考題,我想有很大的機率會猜錯。     因為這是教育現場主流的「跨學科教育」,也就是從單一個別科目的測驗,轉而考如何解決現實生活場域的問題,用多元融合的目標來訓練學生具備了全方位的思考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也因為目標弘大,所以考題愈來愈難,無怪
Thumbnail
2025/06/06
要避免全球暖化引起的災難,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儘量降低人為因素排放二氧化碳到大氣裡。 在全世界有識之士多年努力下,「碳權」、「碳關稅」、及「淨零碳排」……各種措施逐漸施行,也將影響每一個人的工作與生活方式。 碳權的概念衍生出二方面,一者是你排碳到大氣裡是必須付費的,另外一方面就是若你能夠將大氣中的二
Thumbnail
2025/06/06
要避免全球暖化引起的災難,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儘量降低人為因素排放二氧化碳到大氣裡。 在全世界有識之士多年努力下,「碳權」、「碳關稅」、及「淨零碳排」……各種措施逐漸施行,也將影響每一個人的工作與生活方式。 碳權的概念衍生出二方面,一者是你排碳到大氣裡是必須付費的,另外一方面就是若你能夠將大氣中的二
Thumbnail
2025/06/05
一心多用的人,很難有良好的理解力,因為所謂一心多用是我們的認知在不同種類或主題的項目中不斷地切換,但是一個複雜的句子或一個抽象、深奧的概念,必須花費比較長的時間去思考,所以一心多用的狀態,根本無法理解任何較為困難的事物,當然也無法真正學會新的課程。     另外有許多無法維持較長時間專注的人,是因
Thumbnail
2025/06/05
一心多用的人,很難有良好的理解力,因為所謂一心多用是我們的認知在不同種類或主題的項目中不斷地切換,但是一個複雜的句子或一個抽象、深奧的概念,必須花費比較長的時間去思考,所以一心多用的狀態,根本無法理解任何較為困難的事物,當然也無法真正學會新的課程。     另外有許多無法維持較長時間專注的人,是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生活中,安全感的缺乏常常讓人們無法真正體驗冒險。思考如何開始冒險的此刻,是不是冒險之旅的起點?
Thumbnail
在生活中,安全感的缺乏常常讓人們無法真正體驗冒險。思考如何開始冒險的此刻,是不是冒險之旅的起點?
Thumbnail
常常,因為幼年時期留下的深刻印象,我們要花一生抵抗,或者逃避。 我們負重遠行,不是為了看遍風景,體驗人生。 我們奮力工作,執念似地揮霍著汗水,不是為了享受和成就。
Thumbnail
常常,因為幼年時期留下的深刻印象,我們要花一生抵抗,或者逃避。 我們負重遠行,不是為了看遍風景,體驗人生。 我們奮力工作,執念似地揮霍著汗水,不是為了享受和成就。
Thumbnail
旅行 有時會以為 自己像是在尋找那令人感動的力量 有時 卻會是在不斷的發現與覺察那個自己原本知道的事 只是在不同的位置,不一樣的地方 重新看見,而有了新的感受而已
Thumbnail
旅行 有時會以為 自己像是在尋找那令人感動的力量 有時 卻會是在不斷的發現與覺察那個自己原本知道的事 只是在不同的位置,不一樣的地方 重新看見,而有了新的感受而已
Thumbnail
年輕時機會多,勇敢去嘗試才不會害怕。但實際行動需要更多勇氣,治安和物價也是考量。年老時才會更實際追求夢想和旅遊目標。旅遊選擇需審慎,應避免存在危險又昂貴的地方。
Thumbnail
年輕時機會多,勇敢去嘗試才不會害怕。但實際行動需要更多勇氣,治安和物價也是考量。年老時才會更實際追求夢想和旅遊目標。旅遊選擇需審慎,應避免存在危險又昂貴的地方。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在生活中持續闖蕩的概念,並試圖在時間流逝中尋找自己的位置。文章描述了人們在時光中奔波的足跡,以及年輕時候的遺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在生活中持續闖蕩的概念,並試圖在時間流逝中尋找自己的位置。文章描述了人們在時光中奔波的足跡,以及年輕時候的遺忘。
Thumbnail
以前的人常說一個人的驛馬星重就喜歡四處亂跑尋奇,沒有一刻靜下來 。雖然我的驛馬星不重,但是好奇心重,心不能安份,一有機會就想往外跑,看看別人在做什麼。長大之後,做了文字工作者,經常缺題材,所以旅行是很大的養份,四處觀察異國風情,題材就會俯拾即是。疫情之後暫停旅行,本以為江郎才盡,正好相反。 我
Thumbnail
以前的人常說一個人的驛馬星重就喜歡四處亂跑尋奇,沒有一刻靜下來 。雖然我的驛馬星不重,但是好奇心重,心不能安份,一有機會就想往外跑,看看別人在做什麼。長大之後,做了文字工作者,經常缺題材,所以旅行是很大的養份,四處觀察異國風情,題材就會俯拾即是。疫情之後暫停旅行,本以為江郎才盡,正好相反。 我
Thumbnail
身在島國台灣的我們,出國一定得坐飛機,海洋是我們不可跨越的邊界,飛機成為跨界的唯一工具。然而在東南亞、非洲、歐洲等相連的國家,邊界並非都是明確清楚的,跨越邊界的經驗也與我們想像大不同!
Thumbnail
身在島國台灣的我們,出國一定得坐飛機,海洋是我們不可跨越的邊界,飛機成為跨界的唯一工具。然而在東南亞、非洲、歐洲等相連的國家,邊界並非都是明確清楚的,跨越邊界的經驗也與我們想像大不同!
Thumbnail
旅行有特別的意義嗎?旅遊除了放鬆和玩樂,還有這個功用,就是作為我們生命轉捩點的重要儀式。作者透過分享大學畢業旅行,指出人生不同的主要階段,都是用旅行去作為紀念,標誌着道別過去,開展新生活。例如畢業、結婚渡蜜月、退休等,旅行是在生命扮演着分界線的角色。
Thumbnail
旅行有特別的意義嗎?旅遊除了放鬆和玩樂,還有這個功用,就是作為我們生命轉捩點的重要儀式。作者透過分享大學畢業旅行,指出人生不同的主要階段,都是用旅行去作為紀念,標誌着道別過去,開展新生活。例如畢業、結婚渡蜜月、退休等,旅行是在生命扮演着分界線的角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