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多用的人,很難有良好的理解力,因為所謂一心多用是我們的認知在不同種類或主題的項目中不斷地切換,但是一個複雜的句子或一個抽象、深奧的概念,必須花費比較長的時間去思考,所以一心多用的狀態,根本無法理解任何較為困難的事物,當然也無法真正學會新的課程。
另外有許多無法維持較長時間專注的人,是因為平常已接受太多視聽媒體的刺激,已習慣不斷閃動變換的視頻與畫面,所以無法靜下心,換句話說,他們已經無法讓自己花十秒二十秒看同一個句子,同一個畫面,那麼對於需要花時間思考的複雜句子與圖說,當然無法理解了。
有學者擔心,現在我們生活中大量且多樣的刺激,已逐漸侵蝕人們深度理解的能力,也影響了我們持續且有意識地專注在同一件事的能力。若以演化上來講,所有動物,包括人,先天上是不太容易專注的,因為本能上會有「指向反應」,也就是身邊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我們一定會立刻去注意它,這是因為生物在原始的自然世界要存活很困難,必須時時刻刻注意是不是有敵人出現,所以沒有這種「指向反應」的物種就被吃掉不會留下後代。
因此,幾乎所有物種都會有這種一有聲音,視線裡出現會移動的新東西,就一定會去看的本能。這也是為什麼廣告或者電玩,視頻裡的畫面都不斷變化,不斷出現新畫面新聲響,好吸引我們一直看一直看,我們即使覺得很浪費時間,但常常還是無法控制自己。
有個研究報告很有趣,發現當我們被這些影像刺激轟炸太久的話,就會表現出混合專注與不專注的奇特生理現象,眼睛雖對著螢幕動也不動,但是學習與記憶能力卻降到比平時水準還低。
甚至測量比較能量消耗等等代謝作用,發現看視頻時的代謝速率比單單躺在床上不動,平均還要低了百分之十五。
注意力分成四種
注意力依生活中不同狀況的運用,可以分為四種。
第一是選擇性注意力,能夠在眾多不同的來源刺激中選擇某件事而集中注意力於此。比如在宴會許多人談話的吵雜場所,我們能和眼前的談話對象專心說話,不會被站在身旁或身後的其他人交談所干擾。
第二是集中性注意力,集中注意力讀書,聽音樂,具有高度認知需求的注意力。
第三種是分散式注意力,指把注意力分散到兩件事以上,比如邊講話邊開車,或邊煮菜邊聽收音機。
第四是持續性注意力,是指能夠以較長時間持續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情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