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跟格友們聊到「AI作曲」。
這篇想聊聊「AI寫作」。
應該有不少格友都知道ChatGPT,它最初是由OpenAI開發的語言生成模型。
發展至今,已吸引不少文學創作者,將它用在寫作上。
昨晚,一時興起,便在ChatGPT搜索條打上“抒情文”三個字。
幾秒鐘的時間,就生出了一篇文章:
《風經過的地方》
有些愛,就像風,來的時候輕柔悄然,離開時卻捲走整個世界的顏色。
那年春天,我們在巷口的咖啡館初見。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灑落在你側臉,塵埃在光束裡緩緩飄浮,我記得自己怔住的模樣,像是看見一場不屬於現實的夢。你笑著說「嗨」,聲音比咖啡還暖,眼神比午後還柔。
日子就在不知不覺中流過,我們用腳步丈量每一條熟悉的街巷,交換著彼此不堪的過往與微小的快樂。我曾以為,愛是一種習慣,是每天醒來能夠見到你,是深夜訊息裡那一句「睡了嗎?」是平凡中讓人心安的重複。
直到那年秋天,你走了。沒說再見,像風一樣。
我才明白,失去不是轟然倒塌的災難,而是日常的一絲缺口,是你不在後,習慣還在。咖啡還是會苦,陽光還是會落進房間,只是再也沒有你笑著說「嗨」,也沒有人替我拉開窗簾。
有人說,真正的愛不會走。我想,也許有些人注定只是來教會我們如何去愛,然後在我們還沒準備好之前轉身離開。就像風,從不為誰停留,卻讓樹記住了它來過的痕跡。
如今我依然在走那些熟悉的街巷,不再等你回來,只是想看看,那些曾經一起看過的風景,是否也在懷念那場風的經過。
嗯,它當然是篇“抒情文”,但讀完之後,你不會有任何感覺。
這是因為你給的“關鍵字”不夠多。
年初,父親辭世,一直想寫篇文章,做個念想。
但寫沒幾個字,就熱淚盈眶,始終下不了筆。
就想說,讓ChatGPT試試。
再次於搜索條打上“年初,父親過世,想寫篇想念的散文”幾個字。
《沉默的山》
年初那場寒流來得特別早,像是提前預告了什麼。父親走的那一天,天灰得像忘了怎麼亮。從醫院回家的路上,我看著窗外模糊的風景,腦子裡一片空白,只有一句話一直反覆:「爸爸不在了。」
父親一生話不多。他的愛像山一樣,不說出口,卻總在背後默默撐著家。記憶中的他,總是在黃昏時坐在老屋的木椅上,點一根煙,看著天色變暗。有時我從學校回家,他只是抬眼看我一眼,然後問:「吃了沒?」我總覺得那句話平淡無奇,現在才懂,那是他所有情感的總和。
他走得安靜,像他活著時一樣,不張揚、不打擾。我常常會想,他在最後的那段時光裡,是否也曾悄悄地想起我們?想起他曾經用厚實的手掌牽著我過馬路,用蹩腳的方式鼓勵我追夢?我沒來得及問,也再沒機會問。
回憶像細雨,一點一滴落下,在無聲的夜裡積成湖。父親生前最愛種的那棵桂花,這陣子又開了花,香氣淡淡的,像他過去每個沉默的擁抱。我站在花前,突然想起他生前說過的一句話:「人總是會走的,重要的是留下什麼。」
他留下了什麼呢?他留下的,是我們對家的想像,是一種不輕言愛卻深沉無比的情感,是那種哪怕天塌下來,也還會有人站在前面的安心。
父親走了,但他從未真正離開。他成了那座山,靜靜守在我心底的遠方,不言不語,卻從未缺席。
主角有了;更重要的是:有了「情感投射」的對象。
但內文所描述的,跟現實生活中的父親,似乎有些落差。
所以,得再給些更具體、更仔細的資訊:
父親於郵局退休,晚年失智,腦部退化失去自理能力;幸由母親24小時悉心照料。
《慢慢遠去的他》
父親走了,那個曾經在郵局穿梭於櫃台與窗口、帶著微笑為人解答的男人,靜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我記得他退休那年,還是那副熟悉的模樣,身板挺直,話雖不多,卻總是默默做著家中所有該做的事。他習慣早起泡茶,看報,偶爾會念幾句報紙上的時事,語氣中帶點他獨有的幽默與批判。那時我們以為,他會這樣安穩地老去。
直到有一天,他開始忘記關瓦斯、忘了回家的路,也忘了我們的名字。起初只是一些小事,像記錯日期、重複問問題,但病來如影,拖著他一點一點往時間的背面走去。他開始變得不安,情緒起伏,眼神裡多了陌生。那是一種最令人心碎的陌生——我們還在他面前,他卻不確定我們是誰。
母親扛起了照顧的重擔。從一開始的困惑、無助,到後來的堅韌與疲憊,她幾乎沒掉過眼淚。只是有時半夜我起來,看見客廳的燈還亮著,她坐在父親床邊,低頭幫他換衣服、擦身子,神情那麼安靜,就像守著一盞逐漸微弱的燈火。
父親晚年的日子不容易,他曾經是那麼有尊嚴的人,如今卻需要人牽著走,連吃飯都要一口一口餵。可母親從未說過一句怨言。她說:「你爸爸以前對這個家那麼好,現在輪到我照顧他了。」
如今,他終於放下了那副病痛纏身的軀體,離開了,也終於不再迷失。只是他的影子還在,留在那把老舊的躺椅上,留在泡茶的杯子裡,留在我們每一次喊出「爸」這個字時,那一秒的沉默中。
父親走了,但他也像一封寄出的信,雖然我們再也收不到他的回信,卻知道,裡面裝著的,是一生的愛與沉默。母親仍然每天清晨起床,擦拭著他的遺照,跟他說早安。我知道,她心裡還在守著他,就像過去守著這個家。
那些日子教會我什麼是愛。不是浪漫,也不是轟烈,而是一種長久的守候,一種面對失去卻不逃避的勇氣。
我想,我會記得父親的聲音,雖然他晚年已經很少說話;我會記得他站在郵局門口的背影,雖然那記憶已越來越模糊。但最重要的是,我知道他一直都在——在母親的眼神裡,在我們的血脈中,在那段曾經努力相愛、相守的日子裡,從未遠離。
看起來好像是篇不錯的文章;不過,逐字逐句地去推敲,就會發現AI寫的文在字句上的連結是非常薄弱的。
這不難理解。
AI的創作,本就來自大資料庫,文章的字句是拼湊而成,很多甚至會有翻譯上的問題(如各國的語言、文化、背景等不同)。
AI創作的優缺點:
我並不排斥AI,但我認為的「AI寫作」是:善用AI,而不是過度地仰賴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