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們一家三口出遠門的第一天。
早上七點多,女兒醒來喝了捏捏之後又趴回去睡,我也就這樣輕手輕腳地起了床。行李還沒收,先生預計八點起床,但我沒有叫他。我選擇先去洗昨晚用髒的備品,設定洗衣機快洗,並預熱烘衣機。
這次,我打算改變一點什麼。
回到房間後,我靜靜地開始整理女兒的衣物。出門四天,預計每天都要一套再備一套,尤其是兜兜這種容易髒的東西,數量自然還要再多一些。整理到一段落,洗衣機響起,手機同步跳出通知。我起身走向陽台,聽見主臥也傳來手機聲,果然,當我走進客廳時,看到先生已經起床,蹲坐在椅子上滑手機。
我沒多說什麼,只是默默把女兒的衣物搬到外面的地墊上,然後進主臥開始整理自己。
這是一個新的選擇。過去的我,總是把所有人的東西都準備好,最後才輪到自己,也常常搞到出門前手忙腳亂,然後被抱怨「等你一個」。但這次,我決定先照顧自己,再去管其他。
才剛整理到一半,就看到監控那端的女兒悄悄起床、開始探險。原本想等我告一段落再去和她說早安,沒想到下一秒她就從畫面中消失了!
我衝去房間,一進去就看到她趴在監控正下方,正抓著小夜燈啃咬。所謂「越安靜越可怕」,這下是真的。
先生這時買完早餐回來了。我告訴他女兒有便便,就請他幫忙處理,我趁這段時間繼續整理自己的衣物。這一次,我不再像老媽子一樣問他:「你要不要帶那個?這個要不要幫你準備?」我只準備我自己的。
看了一下衣服,抓了幾件短T和備用褲子,再看向桌上的早餐,我決定做一件照顧自己的事——先吃早餐。
啃著早餐的同時,女兒爬向我的行李箱。我笑著把她撈進去,她一臉好奇地東摸西摸,我趕緊拿起手機拍了幾張照片。她那模樣,像個準備起程的小旅人。完成後我讓她坐在裡頭,回頭繼續吃。
先生也來餐桌,但他再次進入手機世界,與我們似乎隔了一層玻璃。我則一邊觀察女兒,一邊咀嚼著這些從早上就開始的小小選擇。
後來,女兒想爬出行李箱,我出聲阻止,沒想到先生竟然有聽見,主動起身把女兒抱回去放在嬰兒床(雖然我心裡想的其實是換個地方陪她玩啦,但算了)。還好女兒沒抗議太久,就蹲在地上繼續玩。
沒過多久,又聽見她便便了——第二便。這次我沒有急著處理,只是繼續吃早餐。她沒哭,也還能玩,我就默默記下這個時機。
這一次,我真的覺得自己有一點點不一樣了。以前的我總是急、總是碎念、總是忍不住要交代一堆。現在,我心裡默念:「他都這麼大的人了,做不好那也是他的經驗。我要做的,是我該做的。」
收著收著,先生主動把手機切到兒歌,開始整理他的部分——行李、電器、充電備品。這些原本都會是我提醒的東西,我今天選擇不提,只是用眼睛看了一眼,確定他有動作,就收回注意力。
女兒開始尖叫,我腦中突然閃過:「啊!剛剛的便便還沒處理!」果然,翻了她的衣物確認無誤,我一邊笑一邊說:「原來你是在提醒我們還沒洗屁屁喔~」
先生也笑著接話:「對吼,爹地來了~」
我繼續打包,順便建議先生可以把衣物收進分裝袋,但他拒絕了,說不需要。過去他的衣物都是我幫忙塞進袋子裡的,這次我選擇尊重他。
行李是不是好收,是不是好找,會變成他的經驗——那就讓他自己去判斷。
這趟旅程,我不想再當什麼都要負責的那個人。我選擇相信他,也選擇相信自己。
而我們的旅程,也從這一份「放手」,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