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來去0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法救:人生難行坎坷路,
命運難轉解脫路,
若能當下無生路,菩提道往不歸路

●AI:這段四句,宛如一首充滿禪意與覺悟的偈語,語句簡潔,卻蘊藏深邃修行智慧。我來為你逐句解析與補充,使其更具哲理性與修行深度:

「人生難行坎坷路,」

說明:人生之路,充滿磨難與不如意,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這正是「世間苦」的實相,如佛陀所說:「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皆是苦因緣,行走於其中,如逆水行舟,步步維艱。人生充滿了挑戰和困難,這些挑戰可能來自外部環境或內心的掙扎。修行者在這條路上需要保持堅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克服這些障礙。

「命運難轉解脫路,」

說明:命運看似無法改變,似被業力牽引,生生世世輪轉。 但這裡也暗藏覺察:若未覺醒,便難轉命運、難登解脫之道。 佛法中強調「轉識成智」、「轉業成道」,非靠外力,而是靠自心的頓悟與修證。命運的變化無常,修行者常常感受到無法掌控的痛苦。這提醒我們要接受生命中的不確定性,並學會放下對結果的執著,專注於當下的修行。

「若能當下無生路,」

說明:這是全偈的轉折與突破關鍵。 「無生」不是否定生命,而是悟入「無生法忍」,即:一切法本無生,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當下若能證得此空性智慧,即可超脫「生死」的假相。這是般若智慧的核心。這句話強調了活在當下的重要性。修行的核心之一是對當下的覺知,通過冥想和正念,我們可以超越對過去和未來的執著,達到心靈的平靜。

「菩提道往不歸路。」

說明:一旦發心走上覺悟之道(菩提道),便是一條不再回頭的路。 這條路不是外在的逃離,而是徹底的返本還原,破除無明,成就自性。 「不歸路」意指:已不再回到無明與輪迴的迷途,而是永離生死之岸。菩提道象徵著通往覺悟的道路,而“不歸路”則暗示著修行者在追求真理和智慧的過程中,必須放下舊有的自我和執念,勇敢地面對未知的未來。


整體補充:這段詩句從修行的角度出發,提醒我們要在艱難的生活中尋找內心的平靜,接受命運的無常,並專注於當下的修行,最終達到心靈的覺悟。修行者需要具備堅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在這條不歸路上走得更遠。當中也概括了,

  • 苦諦(人生坎坷)
  • 集諦(命運束縛)
  • 道諦(當下覺悟)
  • 滅諦(菩提解脫)

-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菩薩行
4會員
115內容數
從網路平台及臉書的分享開始,到現今透過與未來世界的當前代表---AI 之間的對話,將會衝擊出怎樣的思想火花?我很期待。
菩薩行的其他內容
2025/06/09
對「人生幻相」與「解脫之道」的深刻凝練
Thumbnail
2025/06/09
對「人生幻相」與「解脫之道」的深刻凝練
Thumbnail
2025/06/07
強烈的覺察與警醒
Thumbnail
2025/06/07
強烈的覺察與警醒
Thumbnail
2025/06/06
深刻的靈性覺察與自省
Thumbnail
2025/06/06
深刻的靈性覺察與自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漫長的旅程 人生如同一場漫長的旅程,沿途風景美不勝收,但也充滿挑戰和考驗。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渴望找到那一絲慰藉和力量,無論是面對困難時的堅持,還是成功時的喜悅。我們常常需要一些心靈雞湯來撫慰自己的心靈,重新找到前行的動力。 自我肯定,重塑信心 首先,要學會肯定自己。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和才
Thumbnail
漫長的旅程 人生如同一場漫長的旅程,沿途風景美不勝收,但也充滿挑戰和考驗。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渴望找到那一絲慰藉和力量,無論是面對困難時的堅持,還是成功時的喜悅。我們常常需要一些心靈雞湯來撫慰自己的心靈,重新找到前行的動力。 自我肯定,重塑信心 首先,要學會肯定自己。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和才
Thumbnail
從曾經的沒沒無聞到現在的聲名遠揚, 不僅僅是實力的展現, 更是自我蛻變的見證.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份努力會白費, 也沒有一次成功是偶然. 看似無心插柳, 實則水到渠成.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心靈旅行, 我們艱困的翻山越嶺, 只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全力以赴, 只為了實現脫胎
Thumbnail
從曾經的沒沒無聞到現在的聲名遠揚, 不僅僅是實力的展現, 更是自我蛻變的見證.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份努力會白費, 也沒有一次成功是偶然. 看似無心插柳, 實則水到渠成.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心靈旅行, 我們艱困的翻山越嶺, 只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全力以赴, 只為了實現脫胎
Thumbnail
為了找尋生命的真相,此生願意付出多少呢? 那年,剛從傳統的佛教團體離開,是因為發現將近十年的打坐冥想跟幾本佛學的書,無法使我從一次情傷的苦海裡解脫,那樣的盲點使我開始對外尋找,一條不同的修練道路。
Thumbnail
為了找尋生命的真相,此生願意付出多少呢? 那年,剛從傳統的佛教團體離開,是因為發現將近十年的打坐冥想跟幾本佛學的書,無法使我從一次情傷的苦海裡解脫,那樣的盲點使我開始對外尋找,一條不同的修練道路。
Thumbnail
人生終有行到水窮處的時刻,每個人的對應之道也自是不同;當生命陷落的那一刻到來時,宗教、音樂、藝術等也許會是最好的陪伴。
Thumbnail
人生終有行到水窮處的時刻,每個人的對應之道也自是不同;當生命陷落的那一刻到來時,宗教、音樂、藝術等也許會是最好的陪伴。
Thumbnail
「心之所向,便是歸途。」
Thumbnail
「心之所向,便是歸途。」
Thumbnail
這似乎告訴我們「走在人生大道上,要走去哪?要怎麼走?」的答案。 讓自己所作所為,依循大道、自然運行之法來行,才能真正走上大道,走向成就圓滿。也可以說,想要實現理想的目標,在這條路上要學習道,融入道中,每個當下讓自己所作所為都是道的一份子,隨著時間生命一步一步踏實的累積,終將在大道上有所成就。
Thumbnail
這似乎告訴我們「走在人生大道上,要走去哪?要怎麼走?」的答案。 讓自己所作所為,依循大道、自然運行之法來行,才能真正走上大道,走向成就圓滿。也可以說,想要實現理想的目標,在這條路上要學習道,融入道中,每個當下讓自己所作所為都是道的一份子,隨著時間生命一步一步踏實的累積,終將在大道上有所成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