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專案工作】從旅行到貿易 再打開一次緬甸

2021/03/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7年去緬甸仰光旅行,落腳法國嬉皮情侶的家,主人在房裡擺著一只小盒子,上頭寫「若你要與世界保持連結,這是讓你在仰光使用的手機sim卡」。這句話值得令人玩味:打開盒,闔上盒,這也像是在講述緬甸的前世今生。
1852年,英國人取得了緬甸仰光,當時的英國已經掌控印度,於是緬甸成為了大英帝國政府遙望中國的入口。20世紀初期,在英國的統治之下,緬甸的生活水準高於同時期的印度,1920年代後期更超過紐約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港口,許多來往澳洲、印尼與歐洲的航班都須在仰光中停,詩人聶魯達更曾在這個黃金時代落腳仰光。
1948年,仰光脫離英國獨立。14年後,軍政府接管國家,許多專業人士遭逐出境,原本該是亞洲米倉的國度與世界斷了聯繫長達四分之一世紀之久,經濟局勢滑落谷底。
在歷經1988年「8888運動」革命運動,荒腔走板的選舉制度,2010年翁山蘇姬被釋放,隨後出版品審查漸鬆綁,網路開放,緬甸彷彿又與世界貿易生產鏈接上線,貿易開放:荷蘭的海尼根到了,日商在仰光近郊的經濟特區鋪建當地第一個現代化工業園區,而台商也紛紛進緬甸插旗。
仰光街頭隨處可見與翁山蘇姬及喬治歐威爾相關的歷史及文學書籍。
2017年的仰光街頭有點歲月靜好,溫溫的城,路上許多關於翁山蘇姬的書,以及喬治歐威爾的《緬甸歲月》影印版。當時我們住在緬甸當地人社區裡,會飄鄰居飯菜香的那種。生活現場直擊才發現仰光日常還是有點坑坑疤疤,例如太多家庭吹冷氣,半夜全社區就會跳電。
後來讀了八旗文化出版《緬甸:一個徬徨的國度》,才發覺自己看到的始終是表面的和平,當我們在仰光19街大啖燒烤的同時,邊界少數民族正過著生靈塗炭的生活,有滅村,也有軍閥勢力間的風風火火。
2021年,翻臉像翻書的變動政權又顛了緬甸,我才又想起這個超現實的小盒子,打開盒子有槍聲,卻連線不了緬甸與世界。
我現在的工作與緬甸有深深的連結,老闆在軍政府十年前垮台時進當地搭台佈局。2020第四季全球貿易缺貨櫃,讓生意鋪了霜;今年二月的政變又是一道暴雪:工業區被阻住了,人進不去;機場關了,貨出不來,看著遙遙無期的貨物交期與層層疊加的成本表格,更是一籌莫展。遑論烈火越燒越旺的排華風暴、緬甸銀行關閉造成現金週轉問題,以及東南亞產業線大風吹轉單,例如H&M於三月初宣布抽掉了緬甸成衣商的訂單。層層問題接踵而來,牽一髮卻撼動了全世界。
仰光大金塔是緬甸佛教徒的聖地。
《華爾街日報》認為,緬甸軍方將政治權力放在第一位,經濟發展倒是其次,因為緬甸在過去受到全球經濟制裁,軍方已習慣國際孤立。然而在政治角力場上,權力大刀一揮,原本好不容易長起的靜好歲月綠苗又被除根,一切要又重新來過。
我以前總覺得那種Pray4xxx的登高一呼很矯情,但當我滑著舊照片看著裡頭的緬甸人們,我真希望這些陌生人們一切平安。現在也理解,在這牽一髮動全身的國際局勢裡,唯有世界和平,大家才能共好。

延伸一些緬甸資料:
《緬甸,一個徬徨的國度》,八旗文化出版。
《緬甸歲月》,聯經出版。
烤肉學徒
烤肉學徒
媒體業行銷企劃,橫跨生活風格媒體&財經媒體。📌現職:燒烤業,特約採訪、刊物代編,KICKSTARTER國際群募、各種專案管理。研究所做俄國文學研究,會說俄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