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讀了幾篇文章都跟AI有關,看來GAI的技術推進,對於未來的工作還有學習的影響非常巨大。😂
七月開始要準備搬家了,果然搬家也是一門專案,有範疇、成本還有時間。
搬家公司、家電還有家具跟裝潢的時程都要銜接好,才有辦法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

📑 這週的閱讀與思考
1. AI時代的個人知識累積更為重要
來源:AI 時代的80分哲學 by 曼報
在一般情況下,我認為以下三個能力遠比掌握什麼新技術、學習什麼新工具重要,因為大部分的時候我都發現成果之所以不如預期,都不是因為 AI 不夠好,而是自己的能力有限。這些能力是:
- 動機:「想」做什麼。模型能力的天花板通常就是操作者本身。
- 思考:「如何」做,包括任務拆解、流程設計、以及精準的表達。
- 校驗:是否具備足夠的常識(或領域知識)來檢查AI生成的結果。
在AI的時代,知識還重不重要? 重要。
動機、思考、校驗(甚至撰寫prompt)要做得好,都脫離不了先備知識或是領域知識。
我們要有知識,才能激發動機探索未知;要有知識,才能思考要怎麼做;要有知識,才能檢查AI生成的結果。
因此我認為,在AI的時代來臨,自身知識與能力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2. 2030年最重要的工作技能是如何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思考、適應、領導和執行。

這張圖將未來的工作能力,依照「2025年雇主認為這是核心技能的比例」,以及「雇主預期2030年這項技能會增加使用的比例(會不會更重要)」劃分出四個象限。
右上角代表是現在已經很重要,未來會更重要的工作技能 (Core Skills in 2030)。
除了科技素養 (Technological Literacy)、AI與大數據 (AI and big data)相當直覺,未必要成為專業開發者,但至少要懂得使用以及知道正確的使用方式。
以下三個是我覺得更泛用於生活與工作的能力。
- 分析思考力(Analytical Thinking)
當遇到問題時,怎麼拆解問題、結構化思考、建立假說以解決問題、思考謬誤與偏差,這些能力形塑了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我建議可以從《BCG問題解決力》開始。 - 韌性與彈性(Resilience, Flexibility and Agility)
科技變化快速,對於未來工作的影響也在持續變化。在面對變化以及變化所帶來的挫折、失敗時,工作者如何調適,並且具備重新出發的能力與心態。 - 自我驅動與自我覺察(Motivation and Self-awareness)
簡單來說就是自我覆盤,從自我的經歷中系統性的回顧,讓經驗變成成長的養分。這部分的話可以參考朱騏《復盤是什麼?基礎知識入門指南》或是雷蒙的《復盤思維:你是哪種工作者?把經驗轉為能力的技術》
3. AI時代下的廣告模式(Google)
來源:The Agentic Web and Original Sin
The original web was the human web, and advertising was and is one of the best possible ways to monetize the only scarce resource in digital: human attention… a win-win-win that generated an astronomical amount of economic value.
廣告模式主導了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縱使有反對的聲音,但就結果來看,它讓內容免費,讓內容提供者可以接觸最大的受眾,然後廣告商也能找到受眾,良好的三贏局面。
In short, every leg of the stool that supported the open web is at best wobbly: users are less likely to go to ad-supported content-based websites, even as the long tail of advertisers might soon lose their conduit to place ads on those websites, leaving said websites even less viable than they are today — and they’re barely hanging on as it is!
Google 作為網路使用的核心,透過強大的搜尋引擎結合廣告導轉流量到網站。但是隨著AI的出現,搜尋所替網站帶來的流量下降了,進一步改變了廣告的受益。如果現在的廣告模式瓦解,Google 還能否找到自己營利的護城河?
這樣不難解釋,為什麼在今年的 Google I/O 大會中,將搜尋引擎結合AI,推出了AI mode。在既有的產品上,結合AI,持續穩固廣告與網站流量的獲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