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退休制度變遷,看制度安全感的幻滅與重建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制度不再保證安全,理財才是真正的底氣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於股息投資與現金流規劃


一、信仰制度的年代:退休金是「未來的承諾」

我還記得,剛考上公職的那一年,家人特別請客慶祝。鄰居不吝稱讚「這孩子前途穩了」,父母也終於能放下心中大石。那個年代,「考上公務員」幾乎等於一張未來安穩的門票——只要肯做、肯撐,等到年資到了,就有退休金可領。


當時的制度設計,是以終身雇用為前提。月退制度(確定給付制)讓你無需擔憂投資風險,也不需操心退休規劃,只要熬過幾十年,退休後自然有人養你。這是一個我們深信不疑的社會契約,甚至也影響了我們對人生的整體安排:安穩、保守、順著走。


我們那一代人對制度有種天然的信賴感,認為政府、體制會負責到底。很多人對理財無感,覺得自己只要不亂花錢,老來自然不愁吃穿。


那時候,安全感叫「月退金」。


二、改革突襲:安全的神話,正在崩解

然而,這份看似堅固的保障,在近十年逐漸鬆動。


隨著台灣人口老化、財政壓力加劇,政府相繼推動退休制度改革。從軍公教年金改革、降低所得替代率、延後退休年齡,到新進人員採確定提撥制(不再保證固定退休金額),一波波政策,讓許多人開始警覺——這張「未來門票」正在變得模糊甚至打折。


不少同事抱怨:「當初說好的月退呢?怎麼說改就改?」有些已退休的前輩,領到的月退金也縮水,生活品質明顯受影響;而我們這一代,則被夾在「制度已改、資產未建」的焦慮中。


更現實的是,這些改革還只是開始。社會少子化、壽命延長的趨勢,勢必會進一步壓縮政府的退休給付空間。未來的退休金可能變得更少、更不穩。


如果說從前的制度是一座堅固堡壘,現在則更像是一頂會漏水的帳篷——還能遮風避雨,但絕對不宜久居。


三、制度幻滅之後,我們該依靠什麼?

當你發現制度不再可靠,該怎麼辦?


我曾經也陷入茫然與焦慮。那時候,正值人生中年,家庭責任重、工作壓力大,還要面對資產不足、退休制度動搖的現實。像是一艘失去導航系統的船,漂浮在風雨中,不知該往哪個方向走。


後來我開始轉念——如果制度的安全感不再,那我就學著自己創造安全感。


這句話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是另一回事。我開始研究理財,從最基本的「收支表」與「資產負債表」學起,再慢慢接觸股息投資、ETF、資產配置與現金流管理。雖然過程充滿試錯與虧損,但慢慢地,我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財務系統。


我理解了一件事:

安全感,其實不該來自外部制度,而是來自內部掌控力。

能掌握自己生活節奏的人,不怕制度改變;

能靠資產產生現金流的人,不怕薪水中斷。


四、從制度信仰者,變成資產管理者

身為曾經的公務員,我對制度的崩解感受特別深。但也正因如此,我更加體會到個人財務獨立的重要性。


我不再把未來寄託在月退金或勞保年金上,而是逐步累積自己的「私人退休金」:高股息股票、ETF、債券基金,構築出穩定現金流來源。從原本被動等退休金,到主動創造收入來源,這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觀念轉變。


而這種轉變,不只是數字上的增長,更是一種心理狀態的蛻變——

從被保護者,變成風險管理者;從體制依賴者,變成現金流的設計者。


五、寫給下一代:制度不能依賴,但你可以學會自保

如果今天有個年輕人問我:「還值得進公職嗎?」

我會這麼說——


如果你想進體制裡學習、貢獻、獲得經驗,那很好;但千萬不要以為只靠這份工作,就能保障你一生的安全與自由。


時代已經變了,制度也會一直變。與其依賴體制,不如儘早學習建立自己的財務系統。你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學理財;可以在穩定之餘,創造多元收入;可以提早累積資產,避免被迫延遲退休。


我走過的彎路,你不需要再重走。


【結語】安全感,是自己打造出來的

曾經,我們把「穩定」當成安全的同義詞。如今我才明白,真正的穩定,是即使制度變了,我也能靠自己過好生活。


安全感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退休金,而是你有沒有能力掌控自己的時間與金錢。制度不再保證安全,理財才是真正的底氣。


📣 你是否也正在重新思考退休安全感的來源?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經驗與觀點,也邀請你將這篇文章轉發給正在思考退休與制度改革的親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投資匠心沙龍
13會員
194內容數
在這裡,我們相信每一個人都能掌握自己財務的未來,因為錢不會自動流向你,但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財富就會跟隨而來。 我的宗旨是提供簡單、實用且穩健的理財建議,幫助讀者從基礎開始,逐步建立有效的財務規劃與投資策略。無論你是投資小白還是有些經驗的理財者,都能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實現生活的質量提升與財務自由。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為了迎合成人標準而產生的金錢焦慮」,並深入介紹了 Paula Pant 的 FIIRE 框架。真正的財務獨立不僅關乎數學,更關乎財務心理學、收入提升、審慎投資、房地產與創業的策略。文章強調,打破社會的隱形金錢劇本,找回對人生的絕對掌控權,才是實現財務自由與人生價值關鍵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為了迎合成人標準而產生的金錢焦慮」,並深入介紹了 Paula Pant 的 FIIRE 框架。真正的財務獨立不僅關乎數學,更關乎財務心理學、收入提升、審慎投資、房地產與創業的策略。文章強調,打破社會的隱形金錢劇本,找回對人生的絕對掌控權,才是實現財務自由與人生價值關鍵
Thumbnail
記得大學的時候,在書店排行榜上常常看到這樣的書名: 《25歲前要懂的事》、《30 歲前...》、《35 歲前...》 我總是排斥翻開這類書。 心裡會冒出一個疑問:為什麼幾歲就該知道什麼?幾歲就該做什麼? 雖然我過去的人生還是照著一般社會時間表度過
Thumbnail
記得大學的時候,在書店排行榜上常常看到這樣的書名: 《25歲前要懂的事》、《30 歲前...》、《35 歲前...》 我總是排斥翻開這類書。 心裡會冒出一個疑問:為什麼幾歲就該知道什麼?幾歲就該做什麼? 雖然我過去的人生還是照著一般社會時間表度過
Thumbnail
幸福不是安穩不變的生活模式,而是敢於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重新定義自己、重啟人生。 在人類壽命逐漸延長、工作型態快速轉變的今天,幸福不再是依附在某個穩定身份上——不是「婚姻穩固」、「退休安穩」、「子孫滿堂」才算幸福,而是我們是否願意在每個人生轉折點,主動地問自己:我現在過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嗎?我們
Thumbnail
幸福不是安穩不變的生活模式,而是敢於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重新定義自己、重啟人生。 在人類壽命逐漸延長、工作型態快速轉變的今天,幸福不再是依附在某個穩定身份上——不是「婚姻穩固」、「退休安穩」、「子孫滿堂」才算幸福,而是我們是否願意在每個人生轉折點,主動地問自己:我現在過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嗎?我們
Thumbnail
「我們四、五十歲這一代,可以說是陪父母終老的最後一代,也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同時也是牙科醫生的李偉文,為我們的訪問做了很好的開場白,面對高齡化甚或即將到來的高齡社會,以及不婚不生少子化的影響,未來老人與成年子女同住的機會也已經微乎其微,「與其讓孩子擔心,不如找一群志同道合
Thumbnail
「我們四、五十歲這一代,可以說是陪父母終老的最後一代,也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同時也是牙科醫生的李偉文,為我們的訪問做了很好的開場白,面對高齡化甚或即將到來的高齡社會,以及不婚不生少子化的影響,未來老人與成年子女同住的機會也已經微乎其微,「與其讓孩子擔心,不如找一群志同道合
Thumbnail
有時候,對於很多時事確實有不少的看法,只是這種看法,不一定每次都能延伸變成一篇很長的文章,有時候就像那些發表在FB的文章,有些只是短短的幾十幾百字而已。 於是乎,我決定把它集結起來。
Thumbnail
有時候,對於很多時事確實有不少的看法,只是這種看法,不一定每次都能延伸變成一篇很長的文章,有時候就像那些發表在FB的文章,有些只是短短的幾十幾百字而已。 於是乎,我決定把它集結起來。
Thumbnail
給剛出社會還是一臉問號不知道要做啥的你。
Thumbnail
給剛出社會還是一臉問號不知道要做啥的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