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多世代革命》:想像一個沒有年齡框架的社會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記得大學的時候,在書店排行榜上常常看到這樣的書名:

《20歲前要懂的事》、《25 歲前該完成的...》、《30 歲前應該學會的...》(呵,不小心透露了年代)

當時的我,總是排斥翻開這類書。

心裡常會冒出一個疑問:為什麼幾歲就該知道什麼?幾歲就該做什麼?


雖然我過去的人生還是照著一般社會時間表度過了,

在前陣子決定離開工作,停下來喘口氣,好好思考接下來的生活和工作,腦中出現了一個聲音:

「我在這個階段,還能轉換跑道嗎?」

我意識到自己依然被年齡焦慮綁架。

這也是《多世代革命》引起我興趣的原因之一,最近讀了之後,才更明白這種「年齡焦慮」背後的來歷。

raw-image

年齡焦慮從哪裡來?

作者馬洛.吉蘭(Mauro F. Guillén)是一位社會學家,也是華頓商院的教授,他在書中結合社會學和經濟學,探討世代問題與趨勢。

書的開頭,指出我們一般習慣的人生模型是:

玩耍 → 學習 → 工作 → 退休

我們從小被期待好好學習,出社會後有個穩定工作,希望某天存夠錢了就能退休。市面上也有許多指導大家如何度過每個階段的書,彷彿只要好好完成階段任務,就能有個美好人生。

這個「人生序列模型」看似理所當然,其實是近代才被建構出來的。

      • 學習階段,來自於工業革命後的義務教育制度
      • 退休階段,源於俾斯麥為了預防革命發生,一八八九年在德國建立的退休金制度

這些制度,原本都是為了管理社會運作而設計。

(不過我想,在華人社會,年齡焦慮或許也受到孔子的影響,可能已經存在了兩千多年之久 (?


作者引用了許多研究數據,發現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口結構改變(壽命增長、少子化),「人生序列模型」還逐漸加深了世代衝突和社會問題:

      • 青少年因為升學壓力,與父母產生衝突
      • 中年人覺得卡住了(中年危機)
      • 勞工抱怨需要繳稅養老
      • 退休者的生活可能不如預期,感到寂寞或孤立

「不老世代」的新想像

《多世代革命》提出一個概念,也是未來趨勢:

「不老世代」(Perennials):不受傳統年齡觀念思考和行動的人

在未來,人與人的差異不再取決於年齡,而是取決於學習、工作、生活和消費模式。

例如:

      • 在 20、40、60、80 歲時,都能回到學習場域,彼此交流
      • 在職場中,擁有新知識技能的年輕人與經驗豐富的長者合作,促進跨年靈的雙向學習

我們可以放下線性的人生序列,擁抱一種循環式的人生:

在一生中,經歷多次"學習、歸零、進修"的循環。


「解決」vs「消除」問題?

關於如何應對「人生序列模型」帶來的困境,作者引用了同事羅素·艾可夫(Russell Ackoff)的觀點,我覺得是很好的思考方式,和大家分享。

面對問題時,有兩種處理方式:

      • 解決問題:在現有系統內調整(例如面對退休金危機,就延長退休年齡、增加提撥比例)
      • 消除問題:直接改變系統框架(例如,打破固定的退休制,不再依照序列走)

(以上單純舉例,未考慮實際情境)


對我來說,這個概念是個很有力量的提醒:我們不一定要「解決」年齡焦慮,我們是可以「消除」它的。


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

《多世代革命》並不是一本「教你擺脫年齡焦慮」或「教你解決世代衝突」的指南。事實上,作者在序言就先說明了,這書並不會提供解決方案。

《多世代革命》比較像在提醒我們,重新檢視我們周遭的框架,思考更多可能性: 我們可以擺脫年齡框架,重新想像人生

書中提到的不老世代,或許不算是新鮮事,也正在發生了,例如:在不同的階段歸零,轉換跑道的族群、回到職場的長者等。不過在實際生活中,社會對於不老世代有多少的理解或接納呢?(對於來說我是很值得思考的提醒)

試著想像,如果有一個社會能在任何年齡,都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讓我們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那會是怎麼樣的未來呢?


結語

《多世代革命》帶給我的3個觀點:

  • 學習、工作與自我實現不必被年齡限制
  • 我們可以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不斷切換角色、歸零重新出發
  • 未來人們將不再被年齡/世代劃分,而是以共同價值、生活態度為連結


期待有一天,每個人都能勇敢活出屬於自己的節奏





寫在最後

回過頭來,面對自己的焦慮,與其問:「我已經 N 歲了,還能.... 嗎?」

不如反過來想:「我現在/未來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如何開始?」

因為,如果我們願意,任何時刻都能重新出發。

分享作者在書中引用的一句,我很喜歡的話:

害你陷入困境的不是未知,而是你信以為真的事情。
  -- 馬克·吐溫

有時我們以為焦慮,是來自未知或不確定性,但其實背後的真正原因,往往是我們在既有的框框下,對於「應該如何」的既定想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小閱的悅讀雲
2會員
3內容數
☁️陳小閱的悅讀雲,陪伴上班族與職場媽媽,透過個人成長與親子教育書籍,把零碎的閱讀時間轉化為行動的力量。 不只讀懂書,更能在生活中實踐,讓閱讀成為日常的溫暖陪伴,陪你一起從「看到」走向「做到」。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許多人在二十世代所面臨的困惑和挑戰,並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幫助我們在這個時期做出明智的決定。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許多人在二十世代所面臨的困惑和挑戰,並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幫助我們在這個時期做出明智的決定。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怎麼要在三十歲的時候,就要因為要追趕着甚麼,因為要達成甚麼目標,寧願殺死自己?每個人也可以有自己的步伐,也可以有自己愛的人、愛的事,怎麼我們要為着追趕而放棄?
Thumbnail
怎麼要在三十歲的時候,就要因為要追趕着甚麼,因為要達成甚麼目標,寧願殺死自己?每個人也可以有自己的步伐,也可以有自己愛的人、愛的事,怎麼我們要為着追趕而放棄?
Thumbnail
就要三十年過去,你們做父母的議題是不是來到死當的臨界點了。
Thumbnail
就要三十年過去,你們做父母的議題是不是來到死當的臨界點了。
Thumbnail
每個年紀都是那麼獨一無二、值得紀念。幾年前還挺的大肚子的你恍如昨日,如今已聽到從你口中說著孩子該念高中、高職、還是五專,人生忽如雲啊!怎能不珍惜每個年歲呢?每隔年齡的不同成熟度、不同閱歷造就了別樣的色彩,怎說年輕就是好呢?又怎能說老了才是寶呢?與眾不同的你加上獨一無二的歲月洗禮,每個年紀都是最好的。
Thumbnail
每個年紀都是那麼獨一無二、值得紀念。幾年前還挺的大肚子的你恍如昨日,如今已聽到從你口中說著孩子該念高中、高職、還是五專,人生忽如雲啊!怎能不珍惜每個年歲呢?每隔年齡的不同成熟度、不同閱歷造就了別樣的色彩,怎說年輕就是好呢?又怎能說老了才是寶呢?與眾不同的你加上獨一無二的歲月洗禮,每個年紀都是最好的。
Thumbnail
3/1 事實上,我好像從來沒有做好二十歲的準備。
Thumbnail
3/1 事實上,我好像從來沒有做好二十歲的準備。
Thumbnail
書籍探討了三十歲時人生的轉捩點,提供了讓人重新詢問自己人生方向的方式和方針,挑戰傳統的生活模式,以及迎接未知挑戰的心態。
Thumbnail
書籍探討了三十歲時人生的轉捩點,提供了讓人重新詢問自己人生方向的方式和方針,挑戰傳統的生活模式,以及迎接未知挑戰的心態。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