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生氣?佛門對治瞋心的修行智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經部涵蓋二萬一千法門,能夠對治瞋心。瞋心是煩惱中危害最劇烈的,瞋心包含瞋恚、瞋恨、瞋怒、瞋嫉等等;佛家語說:「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所以行者對於瞋心的對治,不可不下功夫。

瞋心具有強大的負面能量,該如何對治?唯有了解瞋心產生的原因,才是根本的對治之道。事實上,當瞋恨產生時,是因為我們認為對方侵犯到「我」,「我」覺得被傷害。試想,這些被傷害的感覺,來自於何處?根本都是出自於「我執」,只要脫離「我執」,產生不執著的念頭,瞋心立刻就會降低,甚至是消失。

擷取自:《龍德上師大圓滿 普賢上師言教集》/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

《龍德上師大圓滿 普賢上師言教集》

▣ 詳細介紹與請購▸ https://www.fazang.org/Dzogchen/

══════════════

raw-image

▰▰▰▰▰▰▰▰▰▰▰▰

【觀音山 龍德上師】

殊勝傳承|https://www.fazang.org/guru
YouTube頻道訂閱|https://www.youtube.com/@LungDuRinpoche
TikTok關注成為粉絲|https://www.tiktok.com/@lungdurinpoche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ungDuRinpoche
X(Twitter)跟隨|https://x.com/LungDuRinpoch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觀音山吉祥洲的沙龍
36會員
3.6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2025/06/16
🔮護持 臺灣薩迦寺 9公尺大悲救苦觀音建設 ✦前往登記▸ https://s.sakya.org.tw/guanyin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念誦六字大明咒消除大小病痛 年長的人常常身體這裡有病,關節不好、腰痛、肚子不大好、脖子痛......,一直照顧、一直保養。年紀越大,越照顧有問題的地方
Thumbnail
2025/06/16
🔮護持 臺灣薩迦寺 9公尺大悲救苦觀音建設 ✦前往登記▸ https://s.sakya.org.tw/guanyin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念誦六字大明咒消除大小病痛 年長的人常常身體這裡有病,關節不好、腰痛、肚子不大好、脖子痛......,一直照顧、一直保養。年紀越大,越照顧有問題的地方
Thumbnail
2025/06/15
人道的男女,沒有開智慧在生死裡面追逐,一下就走了。嘴巴常常掛著:「人生不要活這麼長,我年紀這麼大了,想趕快往生,到 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我不要打攪大家。」尤其念經持咒修法的人,或者常常在佛堂、神壇,或喪禮、送葬的場合,不要掛嘴邊講這個事情。遇到悲歡離合的時候,特別有很多的感觸,你就會想要
Thumbnail
2025/06/15
人道的男女,沒有開智慧在生死裡面追逐,一下就走了。嘴巴常常掛著:「人生不要活這麼長,我年紀這麼大了,想趕快往生,到 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我不要打攪大家。」尤其念經持咒修法的人,或者常常在佛堂、神壇,或喪禮、送葬的場合,不要掛嘴邊講這個事情。遇到悲歡離合的時候,特別有很多的感觸,你就會想要
Thumbnail
2025/06/14
一輩子,都有忙不完的事情。今天一件事情辦成了,就高興;明天一件事情沒有成功,就憂愁煩惱、哀聲嘆氣;後天什麼事情虧損,又覺得:「哎呀!真的是......」好像世界末日一樣,心起起伏伏。帕繃喀大師開示:「這一輩子有忙不完的事情,在忙的過程中,無常來臨。」已經沒有時間了。如果你正在忙一件,沒什麼意義
Thumbnail
2025/06/14
一輩子,都有忙不完的事情。今天一件事情辦成了,就高興;明天一件事情沒有成功,就憂愁煩惱、哀聲嘆氣;後天什麼事情虧損,又覺得:「哎呀!真的是......」好像世界末日一樣,心起起伏伏。帕繃喀大師開示:「這一輩子有忙不完的事情,在忙的過程中,無常來臨。」已經沒有時間了。如果你正在忙一件,沒什麼意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的心本初的面貌就跟 普賢王如來一樣,跟佛一樣。今天一念的分別執著,一錯再錯,錯不知返,把自己的心性弄到憂鬱症,這中間得經過多少造罪造孽的過程,你想過嗎?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有的時候還不利己,要歷經多少,才把自己弄成憂鬱症。或者去傷害過多少人讓人家痛苦,那種痛苦的 「業」作用回來
Thumbnail
人的心本初的面貌就跟 普賢王如來一樣,跟佛一樣。今天一念的分別執著,一錯再錯,錯不知返,把自己的心性弄到憂鬱症,這中間得經過多少造罪造孽的過程,你想過嗎?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有的時候還不利己,要歷經多少,才把自己弄成憂鬱症。或者去傷害過多少人讓人家痛苦,那種痛苦的 「業」作用回來
Thumbnail
1.情緒隨個人慾望而起舞,唯有嚴持淨戒能使令平和。 Emotions arise in tune with each person's desire,only with strict observation of pure can make one peaceful. 2.心一散亂,魔即趁入。
Thumbnail
1.情緒隨個人慾望而起舞,唯有嚴持淨戒能使令平和。 Emotions arise in tune with each person's desire,only with strict observation of pure can make one peaceful. 2.心一散亂,魔即趁入。
Thumbnail
很多現在來皈依、來學佛了都還亂講話,「妄語」會消掉平生的福德。邪淫的人要有一個淫緣,找一個對象、對方肯,還要場地,什麼時候....這個邪淫才算成立,「妄語」一下就講出來了!誇大、自我炫耀,講迷惑顛倒的話、吹牛......這一些講多了,福德分分秒秒在流失。何必呢?所以為什麼有的修行人
Thumbnail
很多現在來皈依、來學佛了都還亂講話,「妄語」會消掉平生的福德。邪淫的人要有一個淫緣,找一個對象、對方肯,還要場地,什麼時候....這個邪淫才算成立,「妄語」一下就講出來了!誇大、自我炫耀,講迷惑顛倒的話、吹牛......這一些講多了,福德分分秒秒在流失。何必呢?所以為什麼有的修行人
Thumbnail
貪瞋痴慢疑是根本煩惱,世間一切不善都從這裡生出的,佛法稱它為五毒。貪婪感應的是水災,海嘯是貪婪所感;瞋恚感應的是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不斷上升,這是瞋恚所感;愚痴感得的是風災,颶風、龍捲風;傲慢對應的是地震,心不平,大地就震動了;疑,則是對於聖賢教誨的懷疑,懷疑就不信,就不學習,貪瞋痴慢就出現了。
Thumbnail
貪瞋痴慢疑是根本煩惱,世間一切不善都從這裡生出的,佛法稱它為五毒。貪婪感應的是水災,海嘯是貪婪所感;瞋恚感應的是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不斷上升,這是瞋恚所感;愚痴感得的是風災,颶風、龍捲風;傲慢對應的是地震,心不平,大地就震動了;疑,則是對於聖賢教誨的懷疑,懷疑就不信,就不學習,貪瞋痴慢就出現了。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百病叢生的原因 我們的病是從什麼地方來呢?如《維摩經》所說:「從癡有愛,則我病生。」此即從心理上引起貪、瞋、癡三毒之病,佛為治療三毒之病,所以施設戒、定、慧三學之法。心病康復了,從煩惱心而起的老、病、死的身病,自然也就解脫了。這也是我們之所以稱佛為大藥師、大醫王的原因。 藥師佛以廣大無邊的願力
Thumbnail
◈百病叢生的原因 我們的病是從什麼地方來呢?如《維摩經》所說:「從癡有愛,則我病生。」此即從心理上引起貪、瞋、癡三毒之病,佛為治療三毒之病,所以施設戒、定、慧三學之法。心病康復了,從煩惱心而起的老、病、死的身病,自然也就解脫了。這也是我們之所以稱佛為大藥師、大醫王的原因。 藥師佛以廣大無邊的願力
Thumbnail
很多的邪師外道什麼都敢講,有的時候先不要講因果報應,就讓很多的眾生對神佛失去正確的信心,觀感不好,扼殺了很多眾生的趨向正法、趨向善法的因緣,相當可惜。 所以包括許多,還有出家的人毀謗正法,從而捨法的罪業墮入大地獄中,特別對高深的教法 《大圓滿》、《大手印》、《無上瑜伽》,動不動就去評議它,顯教密教
Thumbnail
很多的邪師外道什麼都敢講,有的時候先不要講因果報應,就讓很多的眾生對神佛失去正確的信心,觀感不好,扼殺了很多眾生的趨向正法、趨向善法的因緣,相當可惜。 所以包括許多,還有出家的人毀謗正法,從而捨法的罪業墮入大地獄中,特別對高深的教法 《大圓滿》、《大手印》、《無上瑜伽》,動不動就去評議它,顯教密教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