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面臨新冠疫情、能源危機、人才短缺等挑戰時,酒吧也會隨之陷入顧客流失、營運成本增加、瀕臨倒閉等困境。
海尼根開始意識到,酒吧不只是客戶,更是他們的最大支持者。
只有這些酒吧繼續活下去,海尼根的業績才有保障。
如何針對酒吧面臨的痛點提出解決方案?哪些方式能達成雙贏目標?
因此,他們回過頭來檢視自己手邊擁有的資源:
- 百年品牌影響力 → 發揮最大聲量
- 上億廣告預算 → 支撐行銷活動
- 規模化的創意團隊 → 產出能引起共鳴的點子
- 全球合作企業夥伴 → 強強聯手擴大效益
▋ Backing the Bars,成為酒吧的後盾。
不只是口號,海尼根把「支持酒吧」變成實際行動。
這個計畫由一連串行銷活動組成,全都在講同一件事情,描述海尼根從單純供應商到酒吧業者共生夥伴的品牌思維轉變。Backing字面上翻譯成後盾,但實則是挽回流失的酒吧、客人、業績。
2025 Clio Awards揭示了這項計畫的細節,得以讓我們一窺:
他們具體觀察到了哪些議題?如何發想並執行?最後帶來哪些成效?

圖片來源:Clios官網
▋ 1、Shutter Ads | 休業合作廣告看板
2020年疫情爆發後不久,酒吧迫於防疫考量停止營業。
據專家預測,60%的商家可能無法撐過疫情,經濟復甦還需至少4~5年的時間。
這意味著海尼根的銷售遭到了嚴重的衝擊,且可能是長期的影響。
他們也留意到疫情期間,大家都減少外出頻率,代表戶外廣告(OOH)效益其實是下降的,且金額不低,佔海尼根全球媒體預算的10%。
「為何不把這些預算重新分配給酒吧?」
他們真的這樣做了,租用酒吧關閉的捲簾門作為廣告看板。這波操作不僅讓酒吧能撐過疫情,更加深了品牌好感度。未來酒吧更願意採用海尼根的啤酒,媒體也因為這個創意大幅報導。
✦ 比傳統戶外媒體價值高出 40%
✦ 7.5M€ 廣告預算核撥給酒吧業者
✦ 5,000家 酒吧成為新型獨立媒體
✦ 參加此計畫的酒吧 100% 重新開業

圖片來源:activation ideas
▋ 2、Boycott Ads | 數位聲量守護
疫情解封後,酒吧恢復營業,又出現了新的危機。
客人需要出示疫苗施打證明才能進入酒吧,卻引起反疫苗者的大力反彈。
他們透過惡意刷一星負評的方式,導致酒吧的評分降低。
海尼根再次展現它的品牌能量,收集這些被負評影響的酒吧,整理成一張安全酒吧地圖,透過區域型廣告投放給周遭的人。
「Bar for anti-vaxxers,Safe to socialize」
他們完美示範,如何藉著群眾的力量,為旗下的酒吧洗清冤屈。如何踩在話題風口,為品牌能量加值。
✦ $800K 媒體價值
✦ 165M 曝光次數
✦ 92% 受影響的酒吧恢復評分

圖片來源:gustavo victorino
▋ 3、Beer Power | 永續經營夥伴
能源危機是全球性議題,同樣影響著酒吧。
酒櫃、冰箱、營業場所,都需要高昂的電費來支撐。
酒吧業者回報,電費的漲幅已快要追上利潤,如果客流量變少,就很容易落入關店的窘境。
海尼根深知酒吧管理者的經營壓力,如何省電是棘手問題。
他們透過太陽能合作夥伴,供應部分能源給酒吧,就能有效降低電費。
只要酒吧在Beer Power平台上註冊,經過審核就能取得能源資格,此舉不止幫助業者節省開銷,還收穫到一批高價值酒吧名單。
此外,為了推廣此計畫,他們還架設了好幾個由太陽能板組成的戶外廣告看板。
從環境保護角度出發,海尼根賦予了不一樣的品牌價值。
✦ 供應了 26M KWH 的電量
✦ 幫酒吧節省了 R$ 17M 電費
✦ 總計 1,842家 酒吧被點亮
✦ 仍有 5,417家 酒吧正在等待加入

圖片來源:Alex Adati
▋ 4、Bar Experience | 酒吧職涯培力計畫
人員短缺是餐飲業常年碰到的問題,酒吧也不例外。
海尼根發現,越來越少年輕人願意投身酒吧業,因為這批Z世代的新血認為酒吧工作經驗對於未來職涯毫無幫助。
酒吧文化要傳承下去,勢必要讓年輕人對酒吧工作經驗改觀。
海尼根從自身做起,率先將酒吧工作經驗納入未來招募人選的必要條件。
他們還串聯了24家跨國企業,例如麥當勞、漢堡王、可口可樂等知名品牌,共同推展此項計畫。
「This back door can lead you to our front door」
後門是工作人員進入酒吧的起始點,但它卻可以將你帶到海尼根的正門。
✦ 90% 觸及到18~24歲年輕族群
✦ 活動上線後2週內增加 5,000份 酒吧工作申請
✦ 24個 企業品牌加入推廣酒吧工作經驗

圖片來源:The Work
▋ 5、Pub Museums | 在地文化據點活化
通貨膨脹導致愛爾蘭酒吧面臨歇業危機。
近年來更有超過150家愛爾蘭酒吧經營不下去,海尼根意識到這些古老的文化遺產必須要被好好地保存下來。
反觀愛爾蘭博物館卻不會遇到以上問題,是因為背後有文化遺產委員會的補助。
「如果把這些酒吧變成博物館,事情不就解決了?」
所以,海尼根幫助愛爾蘭酒吧轉型成為博物館,藉由AR 3D裝置藝術、語音導覽、紀念品等方式,重新賦予了它們文化價值。遊客變多了,進來參觀酒吧,體驗AR,喝一杯啤酒。同時,也能爭取成為文化遺產,接收政府補助。
不止解決了來客量不足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永續經營。
✦ 評估經濟價值,成為 文化遺產
✦ 酒吧博物館獲得 20% 減稅
✦ 收錄並曝光於 旅遊指南

圖片來源:Clios 官網
▋ 海尼根的企業風度,把餅做大
海尼根作為創辦超過百年的企業,有獨到的市場理解。
商人腦中會想如何把商品竭盡所能地賣出去,而海尼根思考如何讓它的客戶無後顧之憂。
這幾個案例完美詮釋了:如何在穩定現有市場的基礎上,開拓新的客源?
把餅做大,整個產業發展起來了,自然能吃到的餅也會變多。
▋ 延伸思考:如何將海尼根策略套用到台灣使用?
- 如果有在地店家因故(裝修、短期困難)需暫停營業,品牌是否能提供資源,將其店面變成具創意的合作看板,分享店家的故事、復業資訊,同時也是品牌的在地廣告?收益可回饋店家,讓「暫時關閉」也能產生價值。
- 針對台灣社群媒體上可能出現的針對特定店家的不實或惡意攻擊,品牌能否運用自身的社群影響力或廣告資源,為合作夥伴提供澄清平台或正面聲量支持?
- 品牌能否與台灣的餐飲學校、技職體系合作,共同設計課程,提升在地餐飲服務的專業形象與技能,提供獎學金或實習機會,吸引年輕人投身這個行業?
- 品牌能否協助合作夥伴導入其他永續措施?例如,提供節能設備補助、協助建立廚餘回收機制、提供可重複使用的餐具替代方案,或參與在地型的能源合作計畫,幫助店家降低營運成本並提升永續形象?
- 識別並支持台灣具有歷史或文化意義的在地飲酒場所(如老字號熱炒店、特定行業的聚會老店)。品牌可以提供資源協助店面修繕、故事梳理、文化策展,將其定位為「活的在地文化體驗空間」,吸引更多人來訪,並可能媒合藝文團體或政府資源,尋求文化保存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