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的投資備忘錄《More on Repealing the Laws of Economics》中,橡樹資本(Oaktree Capital)創辦人 Howard Marks 再次發出警訊:當政府企圖「廢除經濟學的基本定律」時,最終往往付出更高代價。這份備忘錄不只是針對美國內部的政策批判,更是全球投資人、特別是資金活躍於美股、美債市場者的台灣投資人的提醒。
一、自由市場不是完美答案,但干預往往更糟
經濟學定律是「人性」,不是理論假設馬克斯在備忘錄中指出,自由市場雖然無法產生絕對公平,但經濟學的基本定律卻源於人類行為的本能反應,因此無法輕易被取代或無視。
他將這些定律形容為「有機的」、「內建於人性之中」的規律。
- 價格下降 → 消費者需求上升
- 價格上升 → 生產者願意供給更多
- 利潤存在 → 資源會自動流向報酬更高的產業
這些現象不需要博士學位便能理解,因為它們正是人類在日常選擇中所遵循的行為邏輯。
「市場失靈」不代表「政府萬能」
馬克斯承認自由市場存在缺陷,也會產生贏家與輸家,他強調:「試圖消除市場機制的努力,幾乎總是帶來更多問題」。政府越想強力控制經濟、修正「不公平」,結果反而常常讓資源錯置、供需扭曲、創新停滯,甚至破壞原有的效率與競爭力。
二、美國舉例分析:從保險、關稅到赤字,干預的代價

馬克斯舉出幾個過去例子說明他的論點。
1. 火災保險市場崩潰:價格干預無法控制風險
加州為了壓低保險費用,禁止保險公司使用最新的災難預測模型,強制要求用「過去20年平均損失」來設定火災保險費率。結果導致保險費無法反映真實風險與再保成本。
幾年後,野火頻率上升,主要保險商紛紛退出市場:
- 新屋主無法取得火災保單
- 老屋主面對巨額費用或無保險可買
- 2025 年野火襲來時,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房產受到保障
馬克斯指出:「政府可以限制價格,卻無法強迫保險公司接受無利可圖的交易」。這是錯估市場風險的典型代價。
2. 關稅與貿易保護主義:短期護產業,長期傷競爭力
馬克斯批評關稅制度是另一種形式的干預。它雖然旨在保護本土製造、降低對外依賴、保障就業,但:
- 提高了國內產品成本
- 降低了國際競爭力
- 損害了消費者福利(更貴、更差的選擇)
他指出:「關稅是為了讓國內生產更昂貴、品質較差的東西看起來合理」。從資源配置角度來看,未嘗不是一種扭曲。
3. 財政赤字與社會保障:延遲償還的風險炸彈
馬克斯直指美國財政失衡是「最嚴重也最被忽視的問題」之一:
- 美國過去 45 年有 41 年出現赤字
- 最近 5 年赤字均超過 1 兆美元
- 未來利率若升高,光是利息支出就會吞噬預算
此外,社會保障基金預計 2035 年耗盡,屆時勢必面臨給付削減或增稅壓力。馬克斯批評,政治人物為了選票,只願「延後處理」,不敢面對結構性改革。
第三點:Marks 的提醒,其實也寫給我們自己。台灣投資人該怎麼觀察與回應?
身為台灣投資人的我對於這篇備忘錄的解讀跟立即聯想:
- 若美債失信,台灣外匯與退休基金如何配置?
- 若政策風險成為主旋律,該如何調整美股與本地股權配置?
- 本地政策是否也步上「干預經濟定律」的後塵?
等等,先喝口水冷靜一下,回歸理性歸納幾個觀察重點:
1. 美國市場的不確定性正在升高
- 利率與國債風險:債券殖利率未必如過往穩定,長債部位須審慎看待。
- 政策導向產業需重新評估:例如美國當地的房地產與保險業,若政策風險過高,或許不再具備中長期投資吸引力。(這點需持續觀察)
- 關稅與全球化退潮的牽連:台灣出口導向企業將持續面臨供應鏈調整與政策風險外溢的壓力。
2. 重新檢視風險管理並找到與報酬預測平衡的觀點
- 投資不只看報表與成長性,政府對產業的政策態度與干預,須納入企業價值評估。例如能源轉型、ESG 政策、土地稅制變動,都會影響企業利潤結構。
- 在政策與市場信號混雜,維持資產組合彈性。
- 提高現金比重、分散市場、跨資產配置,可能比單一押注更能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回到台灣,首先從美國對照台灣,我們自己是否也在廢除經濟學法則?
- 台灣目前政策是否反映成本與效率?
- 能源政策是否壓抑長期能源轉型側略?
- 住宅政策是否「表面正義、實質空轉」?
- 國營事業是否能在政治壓力下維持營運效率?
- 財政規律是否被選舉邏輯取代?
如同 Marks 所批評的美國現象,台灣是否也存在「為了短期選票,忽視長期代價」的傾向?近年來政府擴張性財政支出逐年上升,卻缺乏與之配套的結構性改革,這些都可能成為未來台灣本地投資環境的潛在風險因子。
recall 此點的標題,Marks 的提醒,其實也寫給我們自己
Howard Marks 的結論非常清楚:自由市場不是萬靈丹,但若是政策凌駕於市場之上,將帶來更大隱憂。在此時處於政策驅動日益強烈的資本市場,投資人不能再只關心利多與報表,而必須認真看待政治干預、政策變動與風險。
這不只是美國的問題。這也是我們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