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金石堂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本書的書名,一定會感到相當震撼,而為人父母的人也會感到好奇或五味雜陳,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感,會讓作者敢把「拋棄母親」的想法公諸於世?
在法律上,其實一般來說很難真正做到拋棄父母,但有沒有可能單純盡到照顧晚年的義務,而本身又不要跟父母有實體上的面對面接觸?其實這本書想要談論的不只是嚴重的兒虐事件,而是講述在日本有一個行業可以提供「代理家人」的服務,就如同作者童年時期受到母親以幾近致死的程度施以各種的虐待,要如何在不犯法又不想親自照顧母親的情況下維繫這層愛恨糾結的關係?正好代理家人的服務可以滿足這類族群的需求,雖然可預期會遭受到部分人士的抨擊,但確實給予所有在痛苦親子關係中掙扎的人們另一種選擇及思考。
其實所謂「代理家人」的概念讓我想到佐野洋子在《靜子》這本書提到自己用金錢拋棄了母親,其實正是把母親送進安養院,尤其佐野洋子認為正是母親罹患了失智症,反而讓她對母親產生了一絲絲的憐憫,但對於童年時期遭受到母親忽視的佐野洋子而言,都仍無法放下憎恨母親的感受,何況這本書的作者菅野久美子可說是母親殺人未遂下的倖存者,實在沒有任何理由還要她照顧母親的晚年生活。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這樣的書籍會有一種不適感,因為教育告訴我們要尊敬且孝順父母,但卻沒有把其他因素考慮進去,於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反抗父母,更不能公開談論父母的不是,其實這樣的思維只是圍繞在「權力」的關係,而不是把每個人當作「人」來看待,父母與子女之間始終不是平等,而是上對下的關係。
作者的母親帶著「需要愛」又「不被愛」的傷逐漸長大成人,又在不順遂的婚姻中把無處宣洩的怒氣出在女兒身上,從此讓作者的人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輾轉讓作者關心起「孤獨死」等議題。
閱讀這本書的體驗是沈重的,但也佩服作者能用她從小討好母親的文字能力寫下這一路以來的血淚人生,希望更多人正視家庭暴力的問題,並且不要再要求所有受到父母荼毒的孩子們維持表面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