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長大,單親媽媽去哪裡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寫給我曾經認識的一位單親媽媽,也寫給這社會一直沒認真看見的人們

✍️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於股息投資與現金流規劃


一、媽媽完成了她的「任務」,然後呢?


我曾經認識一位單親媽媽。她的堅韌不張揚,日子過得節制卻踏實。孩子是她唯一的重心,生活的所有節奏、金錢的每一分使用,幾乎都繞著孩子轉。


她不曾抱怨太多,也沒空累。她總是說:「我沒時間想自己,那是以後的事。」


而「以後」終於來了。孩子長大離家,她的生活突然變安靜,變空洞。也變得沒有人問起。這篇文章,寫給她,也寫給所有社會不曾好好看見的單親媽媽們。


當孩子長大,她們的人生還剩下什麼?她們,又該如何繼續?


二、她們被消音的真實困境


台灣有超過30萬個單親家庭,其中女性占多數。社會對單親媽媽的關注,多半集中在育兒階段:補助、托育、法律扶助——這些當然重要,但很少有人問:


當孩子離開後,她們還能在哪裡被看見?


她們失去母職功能之後,能否重新被定義為「一個完整的個人」?


長期犧牲的工作權、財務規劃、社交支持,能如何補回?


這些問題,不僅無人問,也似乎無解。她們不是沒努力,而是從來就不在系統預設的未來藍圖裡。


許多單親媽媽為了孩子,選擇兼職、臨時工,甚至退出職場;當孩子長大,這些女性卻因長年缺乏勞保、退休準備不足而陷入經濟風險。不少人走入五十歲、六十歲的年紀,連基本生活都要精打細算,無法如願養老,更別說旅遊、學習、社交。


她們撐過了孩子的童年,卻無人撐住她們的老年。


三、文化中的「母職過勞」,沒有退場機制


社會很容易為單親媽媽貼上「偉大」、「堅強」的標籤,卻很少提供她們真正能喘息的空間。


她們習慣了不求回報、不依賴別人、不為自己設限。而當「孩子」這個身份退出舞台,她們往往被迫面對一個殘酷現實——沒有孩子要照顧的自己,還算不算「有用」?


母職過勞不只是情緒問題,更是一種結構性遺忘。當母親不再被需要,連她自己的需求也從公共討論中消失。即使媒體偶爾關注單親家庭,也多半是以「奮鬥故事」或「苦情勵志」的視角呈現,鮮少討論她們的制度性孤立與資源斷裂。


而文化上的角色設定也讓她們難以脫離「母親」這個身分。當妳不再被需要當母親,那妳是誰?這是許多單親媽媽空巢期最深的焦慮來源。


四、我們該給單親媽媽更多的「空巢敘事」


空巢期,不該只是心理學教科書裡的一個名詞,也不該被浪漫化為「終於可以為自己活」的機會。對許多單親媽媽而言,這不是自由,而是失去方向、資源與認同的開始。


我們需要給單親媽媽更多元的空巢敘事與制度支援:


經濟安全的支持政策:包括空巢單親媽媽的職涯重建、再培訓與就業媒合資源。


中年女性的心理健康推廣:提供低門檻、常態性的心理支持與社群。


再教育與終身學習機會:補足早年錯失的學習與技能累積。


重新定義價值的文化倡議:讓母職不再是唯一的價值依附來源,而是人生經歷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此外,社區應有更多鼓勵熟齡女性參與的空間。從社區食堂、閱讀會、地方參與、到老後的共居設計,這些都是減少她們孤立、重拾社會感的重要途徑。


五、她們不是剩下來的人,而是值得擁抱人生的人


單親媽媽不該只活在「孩子的世界」裡。當孩子離開,妳不需要退場,而是應該重新被聚光燈照亮。


也許人生從來不是公平的,但妳不是一個被社會遺忘的角色。即使過去為了孩子忍耐過、犧牲過,現在的妳也值得有一段只屬於自己的時光。


妳可以去旅行、可以重新學畫、可以選擇再愛一次,也可以選擇獨處、慢活、發呆——這些,不是奢侈,而是妳人生應得的自由。


這世界應該有更多的故事,來告訴我們:母親的角色結束後,人生不會結束,而是另一種形式的展開。


六、不是寫完故事,而是該重新拿起筆


這篇文章,寫給那位我曾經認識的單親媽媽,也寫給這社會——


如果我們可以理解育兒的辛苦,就應該也看見「育兒結束後的失重」。


如果我們能在政策上照顧孩子,就更該思考怎麼善待那些獨自把孩子撫養大的女人們。


如果我們真心推動性別平權,那我們就該問:


當一位單親媽媽撐完前半生的風雨,她的後半生,誰來守護?


📌 如果你認識單親媽媽,請給她一點時間,也給她一點理解。

💬 如果你就是那個曾經為家庭拼盡全力的妳,願妳也為自己點一顆愛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投資匠心沙龍
9會員
144內容數
在這裡,我們相信每一個人都能掌握自己財務的未來,因為錢不會自動流向你,但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財富就會跟隨而來。 我的宗旨是提供簡單、實用且穩健的理財建議,幫助讀者從基礎開始,逐步建立有效的財務規劃與投資策略。無論你是投資小白還是有些經驗的理財者,都能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實現生活的質量提升與財務自由。
投資匠心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8
當健康餘命僅剩6.5年,退休就不該等到筋疲力盡才開始。本文從人生規劃出發,探討為何提早退休是一種智慧選擇,並結合財務策略、心理學觀點與現金流思維,協助讀者建立長期致勝的退休準備觀。趁還有體力與夢想,為自己而活,把時間留給自己,把健康留給家人。提早
2025/07/18
當健康餘命僅剩6.5年,退休就不該等到筋疲力盡才開始。本文從人生規劃出發,探討為何提早退休是一種智慧選擇,並結合財務策略、心理學觀點與現金流思維,協助讀者建立長期致勝的退休準備觀。趁還有體力與夢想,為自己而活,把時間留給自己,把健康留給家人。提早
2025/07/17
上回提到,我拿著股東會通知書,去超商領了張100元商品卡,換來一份便當。那頓便當雖不豪華,卻讓我在日常中嚐到了「投資參與感」的真實滋味。這樣的經驗,也成為我反思投資生活的一個起點。 事後我想了很久:那張卡不過是象徵性的回饋,但為什麼會讓人如此滿足?也許,這正是投資的本質——不是一場數字的競技,而是
2025/07/17
上回提到,我拿著股東會通知書,去超商領了張100元商品卡,換來一份便當。那頓便當雖不豪華,卻讓我在日常中嚐到了「投資參與感」的真實滋味。這樣的經驗,也成為我反思投資生活的一個起點。 事後我想了很久:那張卡不過是象徵性的回饋,但為什麼會讓人如此滿足?也許,這正是投資的本質——不是一場數字的競技,而是
2025/07/17
看懂媒體如何影響你我不同的情緒與決策 ✍️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股息投資與現金流管理 一、台泥股價崩跌,代表公司出問題了嗎? 最近新聞標題一波接一波: 「台泥跌破前低,散戶崩潰問:『呆泥到底得罪誰?』」 「分析師警告:不要存有幻想!」 「刀子落下不能接!」 乍看
2025/07/17
看懂媒體如何影響你我不同的情緒與決策 ✍️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股息投資與現金流管理 一、台泥股價崩跌,代表公司出問題了嗎? 最近新聞標題一波接一波: 「台泥跌破前低,散戶崩潰問:『呆泥到底得罪誰?』」 「分析師警告:不要存有幻想!」 「刀子落下不能接!」 乍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單親孩子的故事,他在學業和工作中努力奮鬥,對金錢的價值觀以及家庭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體會。文章描繪了他的掙扎以及追尋自己價值的過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單親孩子的故事,他在學業和工作中努力奮鬥,對金錢的價值觀以及家庭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體會。文章描繪了他的掙扎以及追尋自己價值的過程。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孩子在家庭裡出生,慢慢長大,到幾歲時,可以「自己一個人住」? 上學期就曾聽小Q說,媽媽在作看護,親戚介紹的。 小Q父親早逝,跟媽媽兩人相依為命,家庭經濟狀況很不好;媽媽縮衣節食,省下來的錢,都投資在小Q身上,讓他去補習。 下學期的某次晤談,小Q說,媽媽現在到外縣市去當看護了,24小時的看護
Thumbnail
孩子在家庭裡出生,慢慢長大,到幾歲時,可以「自己一個人住」? 上學期就曾聽小Q說,媽媽在作看護,親戚介紹的。 小Q父親早逝,跟媽媽兩人相依為命,家庭經濟狀況很不好;媽媽縮衣節食,省下來的錢,都投資在小Q身上,讓他去補習。 下學期的某次晤談,小Q說,媽媽現在到外縣市去當看護了,24小時的看護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這樣的一個女人,忘記了童年和少女時代的夢想。隨著孩子的成長,她逐漸失去了自己,成了單純的「媽媽」。
Thumbnail
這樣的一個女人,忘記了童年和少女時代的夢想。隨著孩子的成長,她逐漸失去了自己,成了單純的「媽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