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自我的斷捨離,準備好自己就已足矣。2023.07.31
世界旅居人生正式啟程|往更高更深的臣服與信任邁進
一個行李箱一個carry-on,我的世界旅居與數位遊牧人生正式啟程。

這次旅行的目的,是靠著對宇宙的信任,放手任外在人事物順其自然發生,看見恐懼的同時,將臣服付諸於實際行動中。
這是刻意所選擇的生活方式。
仔細回想,自己似乎都在為這個時刻做準備。2022年9月離職,隨後便開啟台灣島內居無定所的生活,還記得當時眼見的世界到處都閃閃發亮。首次的靈性實戰練習,也是這臣服遊戲的第一關卡。而過了接近一年在原生地的磨練,我開啟了第二關:攤開了世界地圖,往更高更深的臣服與信任邁進。
抵達澳洲|我在做我要做的事呀
2023.07.31 清晨06:00 的墨爾本國際機場。

那是一種奇特的感覺。新起點,卻無喜無憂無恐無懼。
抵達,不是為了觀光遊玩,亦非在異鄉生存打拼。
「我在做我要做的事呀。」那是一種平靜,也是大腦對於超出認知的感嘆。
當我們深知自己的道路與劇情,並與之隨行而允許任其自然展開。
演出的是自己,觀眾也是自己。
一落地,焦慮來襲|電信商的選擇,冥之中安排好了的未來
飛機一落地。

沒有電話卡、交通路徑、住宿、銀行帳戶,加上餓得發慌的狀態之下要為果腹預算做出決定,瞬間被焦慮壓垮。
帶著相信自有安排的認知,見機行事的風格依舊讓自己措手不及,「怎麼都不先準備!」熟悉的責罵方式,更慌亂了手腳。
「要這樣責怪下去嗎。」內在輕聲地提供了重新選擇的機會,是用舊有的自我責怪模式 ,還是將專注放在解決問題之上。
靠著自問自答的選擇題與機場忽強忽弱的Wifi,我們決定先解決網路通話問題。
澳洲最大電訊商Telstra,網路訊號覆蓋率最廣,但月租方案並不是最友善。儘管在郊區收訊不穩,但相對價格美麗的Vodafone成為我鎖定的對象。
為了尋找機場內的櫃位,我拖著兩個大行李,從一樓出境大廳跑到二樓美食街,從差點闖進機場行政單位辦公室到問遍機場便利商店店員,迷失於Google Map中近半個小時,繞轉了一大圈,依舊不見巨大的紅色招牌。
頭昏眼花之際,抬頭一看,我推著行李回到了出境原點。
無奈且快失去耐心,我停下腳步,灌著礦泉水,眼角瞄到天空般藍色的櫃面,出境口的對面是一間Telstra,印象之中,自己與店內店員對眼過好幾次。
冥冥之中兜兜轉轉,還是回到同樣的地方。
「進去看看。」我輕聲說道。

帶著Pre-paid預付卡方案,我走出電信櫃位。
擁有網路訊號,彷彿擁有了雙腳,放下對月租方案的執著,才清楚看見人腦思考的有限性,極其有幸在依賴直覺的情況下,有最適切的獲得。
數次經過,冥冥之間兜兜轉轉了接近2小時,依舊回到原點。不順,或許是真的因為另有更好安排。
坐在也是路過無數次的越南餐廳,享用著爽口溫熱的越式法麵包,看著黑色捲捲頭髮的店員在麵包紙上寫下的新名字Audree,或許這就是此時的自己正在醞釀顯化成為某個人吧。
【番外】
吃飽喝足帶著滿滿信號格,心滿意足地我推著行李前往直達墨爾本市區的接駁巴士站。
經過不久前才消費過的Telstra櫃位,前方出口的自動玻璃門一開一關之間,閃現眼熟的紅色招牌,我定睛一看,是 Vodafone — — 僅為在Telstra前方幾公尺遠的距離,而我始終沒有走到。
全身再次泛起一陣雞皮疙瘩…
旅居第一站:墨爾本|觀察等待,答案自會慢慢浮現
Hello, mate!
當初準備啟動旅居計畫時,對於目的地並沒有多餘的考量。或許是之前旅行曾短宿過這個城市,熟悉感讓它脫穎而出,亦或是申請簽證時,這個國家所提出的條件意外貼合自己當下的財務情況與時間安排,種種原因,這座美麗的城市為直往下一個自我成長目標的我,得以於人生篇章起承轉合之間順暢前行。

宇宙的大力支持,到了全新的地域環境,似乎更顯透徹。
為了行動方便,寄放最大最重的行李箱成為在墨爾本市區第一個任務。
Skybus市區車站內,大片的橘黃色置物櫃著實亮眼,依照長寬高置物櫃大小分為S、M、L號,手中拖拽裝滿家當的行李箱不用思考的需要一個L號,然而現場僅剩為數不多的M號置物櫃,考量到實際大小與尺寸指引圖的誤差,我猶豫著要不要硬塞,再看看不菲的借放價格,我遲疑著。
面對急需置放行李的需求,眼下沒有任何辦法推動事情發展順利,隨著時間流逝,我卻只能像遊戲卡關般呆愣在原地。
「給自己一點空間與時間。」幾次深呼吸後,我選擇與焦慮站在一起,原地等待著。

風吹散一班又一班從接駁巴士下站的人群,儘管人來人往,平日車站內還是稍顯冷清。
一個身穿咖啡呢絨長大衣,肩批灰色圍巾的女生經過我的身旁,香水味指著她的方向,置物櫃操作螢幕。瞬間直覺再次捎來訊息:她會幫助我獲得一個L size的行李箱大型櫃。
「趴。」置物櫃清脆的解鎖聲,一個上層的大型櫃被彈開。
一瞬間困境被化解,掩藏不住笑意的我,推著行李,喜滋滋地享受著來自宇宙的大力支持。
當沈浸在游移不定時,不如讓自己先輕盈起來,停下腳步放下手中的事,定下心後抽離於得失與對未來的猜測當中,觀察等待,答案自會慢慢浮現。
有一種支持,是宇宙的隱名埋姓,是冥冥之中的使命必達。
墨爾本第一晚|這個世界很特別,空間因人而具定義與特質
一到墨爾本市區,熟悉感湧上,自己曾經到過的城市,在此時重現於眼前。
當天預定了市區內,一對從東南亞來澳打拼的夫妻所提供的Airbnb,位於Healeys巷弄內的一棟現代住宅大樓。
白天,這條座落於並排高聳大樓之間的巷弄,在高速運轉的都市屏障夾縫之間獲得一絲喘息的空間,夜幕來臨,充滿韓式餐館的街巷彷彿擁有了生命,長長的排隊人龍是模樣,空氣間瀰漫著的油煙與烤肉香味是氣息,英韓雙語的歡聲笑語隨著杯盤清脆與烤肉滋滋交錯於耳間,這是屬於這條街道的語言。

第二天check-out前,看著有限的金錢資源,我依然決定再留宿一晚。或許是逃避經濟上的負擔,又或許身處異地,下意識希望能夠維持內在安定感而複製過往舒適生活的方式。為了獲得更優惠的價格,憑藉著過去住Airbnb的經驗,我直接向房東提出當面交易。
身處異地的焦慮感,我緊握著與過往相同的期待與做法,卻儼然忘記人生新關卡早已開啟。
「I don’t care. 」,房東沒有任何意願,一句話瞬間壓垮了討價還價的空間。
看著房東極度消瘦的臉頰,野性是我最先冒出的形容,那不具任何溫度的眼神與言語,讓我想起過去在美國的生活狀態。過度用力的追求與匱乏相織的能量場形塑出高度兢爭的環境,身為異鄉人每時每分都處於生存模式, 容不得自我鬆懈。背負著不知名的包袱,負重前行是移民國外的日常。
「我過去是不是也是這個模樣?」我思索著。
看著眼前的房東,再看看自己意圖複製舒適圈的行為,「如果來到澳洲,不是為了生存打拼,也無法處在像台灣那般舒適狀態,」腦中冒出一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為什麼要來澳洲?」
空間因人而具定義與特質,而這次該如何定位自己。
【系列文章更新中,To Be Continu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