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寫的文章比較偏向在「探討創作」,而不是實際在創作。我雖然很討厭自己這樣做,但我好像得繼續這樣做。
我覺得在讀研究所期間,我的大腦硬生生被拓開了一大片新的思維,而要細心的把那些思維都翻攪一遍,整理成彼此暢通、一貫的邏輯,就得花時間慢慢地整理。這就是「我得繼續這樣做」的原因。如果不這麼做的話,我的生活就會像是破碎的不連續體,面對哪些人的時候表現出一個樣子,而面對誰的時候又是什麼樣子,把自己搞得四分五裂。
「探討創作」或許也算是一種創作吧,在談論概念的時候,能夠磨練自己「講話的方式」,包含詞彙的運用、文章的節奏與流暢度等等。我相信「說話」也是一種需要磨練的藝術。除此之外,我覺得「探討創作」也能被視為「創作前的鋪陳」。以打羽球來說,在實際拿著羽球拍上場比賽之前,也會上 YouTube 看羽球的教學影片,或甚至看一些專業研究的結果,了解要怎麼握拍才能更有效的打出高遠球,或是要怎麼走位才能更順暢、快速等等。
這樣說來,或許「創作」也能被視作是一種「運動」吧,只不過一般大眾並不太了解這項運動的本質,因此對它產生錯誤的想像。這就有點像是「電競」已經被視為是一種運動項目一樣,原本大家對於電玩的想像就只是坐在電腦前的肥宅,但後來大眾逐漸能夠接受,這也是一項須具備專業能力的技藝。
當然,把「創作」類比「電競」好像還是有點怪怪的,但我想表達的意思是,我覺得把「創作」當成是一門技藝、一種專業的能力來看,理解它的本質,並且找到方法提升自己對這項技藝的掌握,應該會讓「創作」成為一件更加具體、可體現的事情,而不是過於空泛、不著邊際的抽象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