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畫,讓我相信—愛可以如此安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参觀--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之一>

六月末,台北的早晨已是暑氣逼人。

而我何其有幸,能在這盛夏,走進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參與一場關於美與心靈的盛宴。

這次由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聯合策展,展出羅伯特・雷曼(Robert Lehman)先生所捐贈的 81 幅真跡作品,橫跨 19 世紀中葉至 20 世紀中葉。

從印象派巨擘:梵谷、雷諾瓦、畢沙羅;到現代主義先鋒:馬諦斯、高更;

更特別的是,那些曾被主流藝術史忽視的女性創作者也在其中—

如描繪家庭日常與女性情感的瑪麗・卡薩特,以及筆觸柔和、感性而內斂的貝絲・莫莉索。

每一幅畫作,都是那個時代的語言與藝術精華。當它們並列在五個展區,就是一場詩意與思辨交錯的視覺對話。

青蘿是繪畫的門外漢,卻總是被色彩、光影、線條與構圖深深吸引。

像是透過這些畫家的眼睛,我也被允許,重新凝視這個世界。

展場中面積最大的這一幅:《春日》(1873.皮埃爾奧古斯特)是面積最大也最吸睛的。

我特別喜歡這種乾淨的愛。

有青春、有依戀、有疼惜。

像一對尚未被人世污染的戀人,像森林中的天使與精靈。

也像亞當與夏娃,在悄悄啟動人間愛情的起點。

難怪有人說這幅畫讓自己沈浸初戀,更難忘在綠葉.光與影交織下的悸動陶醉。

據說當初它在法國沙龍展示即掀起轟動。

這幅畫讓我想起----戀人的模樣,可以如此安靜,如此美好。

有些畫,是靜靜的,但它說的,是我們一生想尋找的溫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靜水流金.靜靜說生活
4會員
72內容數
三十年朝九晚五,換一杯茶的靜好時光。 喜歡散步、閱讀、慢慢過日子,也喜歡透過文字,與世界輕輕連結。 紀錄生活的暖意及細瑣,在歲月中尋找平靜與力量。 我是一位療癒型創作者,偶爾也請 AI 協助整理語句、生成插圖、或釐清思緒, 但故事與靈感,來自生活,也來自心。 如果你在這裡找到一點點安慰、一點點希望,那就是我存在的意義。
2025/06/13
儘管有當地旅行社的協助,我們在開羅機場出關依然耗時兩個小時。或許是出於對恐怖活動的防範,整個開羅布滿大小安檢哨,如同一道道無形的城牆,提醒著我們身處異地。 初見開羅,宛如望見一座被黃沙與時間一同覆蓋的古城。建築物染上時間與沙塵的顏色,裸露的水泥與不完工的牆體,是為了避稅而刻意留下的痕跡;而陵墓錯落
Thumbnail
2025/06/13
儘管有當地旅行社的協助,我們在開羅機場出關依然耗時兩個小時。或許是出於對恐怖活動的防範,整個開羅布滿大小安檢哨,如同一道道無形的城牆,提醒著我們身處異地。 初見開羅,宛如望見一座被黃沙與時間一同覆蓋的古城。建築物染上時間與沙塵的顏色,裸露的水泥與不完工的牆體,是為了避稅而刻意留下的痕跡;而陵墓錯落
Thumbnail
2025/06/12
🌸青蘿今天來說說兩個日常小確幸 有一位爺爺,每天定時在自家門口瞅著他的多肉植物東看看,西看看。鄰居問他:「你這樣每天看,看得見有什麼變化嗎?」他說:「看不見的變化才神奇欸,每天好像有長大又好像沒長大,這樣更吸引我每天來看看。」 另外城邊有一間老咖啡店,有位太太每天準時報到,她總點一杯熱拿鐵和一
Thumbnail
2025/06/12
🌸青蘿今天來說說兩個日常小確幸 有一位爺爺,每天定時在自家門口瞅著他的多肉植物東看看,西看看。鄰居問他:「你這樣每天看,看得見有什麼變化嗎?」他說:「看不見的變化才神奇欸,每天好像有長大又好像沒長大,這樣更吸引我每天來看看。」 另外城邊有一間老咖啡店,有位太太每天準時報到,她總點一杯熱拿鐵和一
Thumbnail
2025/06/10
我知道現在很多人提倡「安靜離職」, 不多做、不爭取、不說話, 把工作降到最低限度,只為領那份薪水。 這在短期內,或許是一種自我療癒的方式。 但對我來說——那是一種消極的態度。 真正的問題不是你不努力, 而是你不再相信努力有用。 我認為,比起安靜地逃走, 更值得的是: 🌿 去問問自己—— 我
Thumbnail
2025/06/10
我知道現在很多人提倡「安靜離職」, 不多做、不爭取、不說話, 把工作降到最低限度,只為領那份薪水。 這在短期內,或許是一種自我療癒的方式。 但對我來說——那是一種消極的態度。 真正的問題不是你不努力, 而是你不再相信努力有用。 我認為,比起安靜地逃走, 更值得的是: 🌿 去問問自己—— 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跟著畫展經歷了5個世紀,不敢說變得多懂西洋繪畫,但看過展覽後我更瞭解自己的喜好,我似乎特別偏愛精緻的畫風、有故事感的主題。
Thumbnail
跟著畫展經歷了5個世紀,不敢說變得多懂西洋繪畫,但看過展覽後我更瞭解自己的喜好,我似乎特別偏愛精緻的畫風、有故事感的主題。
Thumbnail
台南藝文展覽意外帶來的啟發。從迷茫到領悟——這大概會是一個反覆的過程。能遇到拉回自我,重新提點自己的時刻,都能成為每一次推進自己的力量。遇見《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韓國藝術家Noma個展《希望滿懷》、《身體山島BODY ISLAND》關於手的複合媒材雕塑展。
Thumbnail
台南藝文展覽意外帶來的啟發。從迷茫到領悟——這大概會是一個反覆的過程。能遇到拉回自我,重新提點自己的時刻,都能成為每一次推進自己的力量。遇見《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韓國藝術家Noma個展《希望滿懷》、《身體山島BODY ISLAND》關於手的複合媒材雕塑展。
Thumbnail
英國國家藝廊IG有一段影片吸引我的目光,一位女士形容她如何愛上藝術。 她說:「我對藝術的喜愛要歸功於我的父親。小時候每個週末我的父親都會帶我去英國國家藝廊,唯一規則就是我們只欣賞一幅畫。我們會站在畫前談論那幅畫,一直談半個小時或者40分鐘,談到最後我們總想對畫作有更多認識。」 奇美博物館引進英國
Thumbnail
英國國家藝廊IG有一段影片吸引我的目光,一位女士形容她如何愛上藝術。 她說:「我對藝術的喜愛要歸功於我的父親。小時候每個週末我的父親都會帶我去英國國家藝廊,唯一規則就是我們只欣賞一幅畫。我們會站在畫前談論那幅畫,一直談半個小時或者40分鐘,談到最後我們總想對畫作有更多認識。」 奇美博物館引進英國
Thumbnail
在《從拉斐爾到梵谷》展間更是,既然是面向「真跡」而來,當然就是為了它的真、它久遠時間外的親手親筆,輾轉而至長遠空間外的親自親眼。忍不住以為祂們的靈大概也穿梭其中,以至於現場時間的流不再均速,才會明明只是50幾幅畫作,卻用了兩個半小時、奇美博物館的閉館音樂響起,都仍難以挪眼抬腳離開。
Thumbnail
在《從拉斐爾到梵谷》展間更是,既然是面向「真跡」而來,當然就是為了它的真、它久遠時間外的親手親筆,輾轉而至長遠空間外的親自親眼。忍不住以為祂們的靈大概也穿梭其中,以至於現場時間的流不再均速,才會明明只是50幾幅畫作,卻用了兩個半小時、奇美博物館的閉館音樂響起,都仍難以挪眼抬腳離開。
Thumbnail
找到了約莫2年前畫的圖。我會將原圖和手機桌布一起放在花園,之後也會持續更新過往的畫。 最近想去看畫展。那是我一直很想做的事。 因為我不喜歡獨自前往任何場所,身邊的人都不喜歡藝術,所以我選擇放棄我的喜愛。但我想是時候跨出去了,趁最近我的狀況好轉,偏向亢奮狀態時去實踐它。如果你也熱愛藝術,我們不妨一
Thumbnail
找到了約莫2年前畫的圖。我會將原圖和手機桌布一起放在花園,之後也會持續更新過往的畫。 最近想去看畫展。那是我一直很想做的事。 因為我不喜歡獨自前往任何場所,身邊的人都不喜歡藝術,所以我選擇放棄我的喜愛。但我想是時候跨出去了,趁最近我的狀況好轉,偏向亢奮狀態時去實踐它。如果你也熱愛藝術,我們不妨一
Thumbnail
若想更深入地欣賞奇美博物館的展品,可以先在官網上觀看展品清冊,並瞭解畫作背後的故事。在觀賞畫作時,可以思考畫中人物的身分、畫面的構圖等等,以更具體的角度欣賞畫作。另外,也可以在忙碌的人流中找到另一種欣賞畫作的角度。
Thumbnail
若想更深入地欣賞奇美博物館的展品,可以先在官網上觀看展品清冊,並瞭解畫作背後的故事。在觀賞畫作時,可以思考畫中人物的身分、畫面的構圖等等,以更具體的角度欣賞畫作。另外,也可以在忙碌的人流中找到另一種欣賞畫作的角度。
Thumbnail
如果沒有導覽、沒有文字說明,我們會如何欣賞這些作品呢?
Thumbnail
如果沒有導覽、沒有文字說明,我們會如何欣賞這些作品呢?
Thumbnail
近期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具有前瞻探問性的展覽《你好,人類!》(Hello, Human!)。以下分享兩個我很喜歡的作品 ▎傑森.艾倫 |《歌劇院空間》 ▎喬納斯.班迪克森 |《韋萊斯之書》
Thumbnail
近期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具有前瞻探問性的展覽《你好,人類!》(Hello, Human!)。以下分享兩個我很喜歡的作品 ▎傑森.艾倫 |《歌劇院空間》 ▎喬納斯.班迪克森 |《韋萊斯之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