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畏系統》:建立你的成長與決策系統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凡夫畏因,菩薩畏果,佛畏系統。這是作者為系統下的註解。

本文將深入探索《佛畏系統》一書的核心思想:建立完善的「系統」。這不僅能提升我們的理解力、決策效率與整體成果,更重要的是,它引導我們跳脫對單一事件成敗的執著,轉而專注於系統本身的持續優化,進而全面強化我們的思維與行動模式。



職業與發展系統


在職業生涯中,建立系統有助於提升日常決策力,培養冷靜且嚴謹的思考模式。

  • 全局觀與預判力: 留意事物發展的「苗頭」,以全局性的眼光看待問題,防患於未然。
  • 超越個案: 一個成熟的系統下,單一事件的成敗並非關鍵。更重要的是,你的系統能否持續運作並產生預期的結果。
  • 四種好運的系統化爭取:
    1. 行動帶來的機會: 如同納瓦爾所言,不必追求完美,透過大量行動來創造機會。成功與創作數量成正比,持續的付出終將帶來意想不到的突破。
    2. 知識的複利效應: 知識的累積如同複利,時間越久,價值越高。這強調了持續學習和知識管理的系統性。
    3. 人設的吸引力: 建立獨特的人設,讓好運自動找上門。最具吸引力的人設,往往是那些擁有獨特且稀缺能力的人。
  • 秘密專案與X因素:
    • 疏離感激發創造力: 有時跳脫既有框架、保持一定的疏離感,能激發更具開創性的思考。外來者的視角或跨領域的借鑒,往往能帶來創新。
    • X因素: 這是讓他人願意容忍所有缺點的關鍵特質。它超越平庸,難以模仿。尋找X因素: 不要追求平均,而是尋找那些對你的產品或想法「特別喜歡」的人。成功迭代與放棄: 成功可以疊代,但缺乏X因素、無人問津的項目則應果斷放棄。寫作的X因素: 來自於主題的熱情、自主的創造以及流暢愉悅的寫作過程。


學習與研究系統


建立一套個人的學習與研究系統,是建構獨特世界觀的基石。

  • 高品質的調查研究: 羅素指出,好的調查研究應具備:
    1. 高品質與完整性: 完整回答問題,形成認知閉環。
    2. 可信度: 資料來源清晰且具權威性,重視交叉驗證。
    3. 清晰表達: 讓讀者能清晰理解研究內容。
  • 調查研究的心法:
    • 從提問開始: 精準的提問是高效搜尋的起點,它反映了你的思維視角和模型。
    • 邏輯脈絡: 建立清晰的研究路線圖,理解每一步驟的意義。
    • 資訊可信度: 對資訊來源保持敏感,關鍵資訊至少需兩種獨立來源驗證。
    • 組織與呈現: 不僅要搞清楚問題,更要用自己的語言組織成自洽且完備的報告。
    • 問題為核心: 所有的提問與資訊收集都應圍繞核心問題展開。
    • 情境化思考: 羅素強調,要考慮周邊情境,才能更全面地理解答案。
    • 解讀與判斷: 高級研究不僅提供資訊,更包含個人獨到的解讀與判斷。
  • 高效學習五步法(科特勒建議):
    1. 閱讀通俗暢銷書: 了解領域基本知識。
    2. 深入熱門書: 體驗知識的樂趣與興奮點,找到自己的興趣方向。
    3. 專家視角書: 學習專家的思考方式與大局觀。
    4. 專業硬書: 了解領域內專家關注的技術細節。
    5. 前沿預測書: 掌握最新趨勢與未來發展。
    • 主觀閱讀: 帶著問題和方向閱讀,關注領域歷史、術語,並記錄激發靈感的部分。
    • 建立知識庫: 高手學習以「我」為主,建立自己的知識庫和基準線。
  • 從學習到觀點形成:
    • 採訪專家: 事前做好準備,大部分專家都樂於分享。
    • 到達前沿: 探索沒有公認答案的問題,尋找獨特見解。
    • 形成觀點: 反覆思考,獨立判斷,徹底理解。
    • 完成敘事: 將新觀點講成故事,梳理因果關係,建立思維模型(費曼學習法:能講明白才算學會)。


日常做事系統


日常事務處理的系統化,能有效管理壓力和提升決策品質。

  • 壓力管理: 壓力本身不可怕,對壓力的反應才關鍵。將壓力視為挑戰,善於觀察情緒,並利用小確幸中和煩惱。運用斯多葛哲學與課題分離,區分可控與不可控。
  • 時間與餘閒:
    • 領先時間表: 提前完成任務,避免「必須要做」的壓力。
    • 餘閒的價值: 餘閒帶來更多選項,降低決策風險,鼓勵探索與冒險。有餘閒,才能有創造性,真正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 打破緊缺思維: 避免「隧道效應」,只看到眼前急需或單一可能性。
  • 完美主義的代價: 善用80/20法則,如果凡事追求完美則代價高昂。合理的系統應允許一定錯誤存在,當減少損失的效益無法彌補付出的成本時,就該停止。
  • 決策技能: 決策能力可被訓練與提升。
    • 決策三步驟: 列出選項、評估價值、執行並調整。
    • 優化決策過程: 客觀列出選項、徵詢第二意見、理性傾聽不同聲音、蒐集資訊。
    • 調整非失敗: 根據新資訊調整是科學決策的必要組成,放下沉沒成本與面子問題。
  • 新時代決策理論:
    • 決策參與者與拍板者分離: 確保能聽到真話和創新想法。
    • 決策過程與結果分離: 結果受隨機性影響,重點是提高成功機率。
    • 決策貢獻與身分分離: 避免層級或人際關係影響資訊流動。
  • 「灰度認知,黑白決策」: 邏輯講硬道理,從底層原則出發判斷決策,克服短期情緒,做到中庸,兼具原則性與靈活性。


社會大系統與個體發展


從更宏觀的社會系統角度,理解個體如何在其中發揮價值。

  • 正確型與優異型人才:
    • 正確型: 追求「把事情做對」,價值由避免弱點決定,追求可靠性。
    • 優異型: 追求「把事情做好」,價值由發揮強項決定,更具發揮空間。
    • 個體異質化: 找到自身特點與強項並加以訓練。批評往往導致標準化,而非凸顯特長。
    • 成功的反義詞是平庸: 鼓勵優異型人才發展獨特特質,專注於擅長領域。
  • 排序不等式與資源分配:
    • 基本原則: 讓最大的與最大的結合,最小的與最小的結合,整體效果最佳。
    • 效率與公平本質上矛盾。
    • 判斷系統類型:
    • 不設限系統: 讓大數乘大數,資源與人才大多都是乘法而非加法。
    • 有上限/下限系統: 如學習成績(有滿分,需提升低分者)、福利系統(有總下限,犧牲效率求公平)、安全系統(要求下限)。
    • 思維偏誤: 平均分配符合直覺但違反數學。
    • 科學分配: 關注強項,將大部分精力時間放在最能體現價值的項目上,不均勻分配才能符合科學效率。
  • 漲落耗散理論:
    • 漲落與耗散: 漲落(波動)越大,能量消耗(耗散)越多。
    • 平靜生活之道: 真正消耗能量的不是小事本身,而是應對小事時產生的波動。保持生活規律,減少漲落,能降低能量耗散,減輕壓力。
    • 創新與耗散: 在創意和創造領域,適度的「耗散」和「漲落」反而是激發不同想法的必要條件。


選擇權思維:擁抱不確定,主動鎖定機遇


選擇權思維的核心在於「鎖定機遇」。它代表了可選項的價值:透過付出相對較小的成本(權利金),我們便能提前鎖定在未來風險與機遇中受益的權利,而無需承擔相應的義務。生活中存在許多被低估的「選擇權」,它們的價值尚未被充分交易。

  • 波動性與不對稱性:
    • 波動性越大,選擇權價格越高,這意味著潛在的機會越大。
    • 選擇權思維強調不對稱性:當波動向上時,潛在盈利不設上限;當波動向下時,損失卻僅限於固定的投入成本。這正是塔伯雷所說的「反脆弱」。
    • 手握不確定性時,我們只需關心上限。擁抱波動性、甚至追求極端事件(因為它們能帶來超額報酬)是選擇權思維的精髓。這鼓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關注那些具有選擇權概念的事物,並勇敢地廣撒網去尋找罕見的極端機會。
  • 選擇權 = 不對稱性 + 理性選擇:
    • 創業是「股票思維」(押注單一結果),而創投則是「選擇權思維」(透過廣泛投資不同項目,從中尋找巨大的上行機會)。
    • 從供給側看,生產者是「股票思維」;從需求側看,消費者則是「選擇權思維」(希望產品多樣化,不在意個別企業的破產)。

人生演算法:最大化好運,限制壞風險

將好運的效果最大化,同時將壞風險限制在可控範圍內,是人生的核心演算法。世間大多數事物都呈現非線性關係。

  • 上行空間不封頂,下行風險有限: 這是選擇權思維最誘人的特點。當遇到具備這種特性的機會時,我們應該主動參與,獲取「買權」。
  • 邊際效應的判斷:
    • 邊際效應遞減的事物是脆弱的,應謹慎對待,並追求其「平均」狀態,因為極端情況會帶來巨大損失。
    • 邊際效應遞增的事物是反脆弱的,這是我們所追求的。對於這些事物,我們希望它們越「極端」越好,因為走得越遠,收穫會越大。
    • 知識和學習都是反脆弱的。因此,在學習上,我們應該廣撒網,持開放態度,大膽開始,並在必要時無情地放棄不適合的方向,讓知識得以成長。
  • 塔伯雷的槓鈴原則: 將大部分資源用於最低風險的活動,將少量資源用於追逐最高風險的機會。這是一種有效的風險管理與機會捕捉策略。

對沖值:現在與未來的權衡

對沖值是衡量「現在」相對於「未來」重要性的指標。在金融中,股票價格代表現在,選擇權價格代表未來。對沖值(介於0到1之間)反映了當前股票價格對選擇權價格的敏感度。

  • 對沖值趨近於0: 意味著現在的狀況對未來的影響不敏感,此刻不那麼重要,應更關注未來。
  • 對沖值趨近於1: 意味著現在的狀況幾乎等同於未來,此刻非常重要,應更關注當下。

這個規律適用於任何具有不確定未來的場景,透過觀察對沖值的變動,我們可以判斷如何在「現在」與「未來」之間做出取捨:

  • 「寧欺白鬚公,莫欺少年窮」: 如果時間充裕且志存高遠(對沖值低,未來願景大),那麼現在的困境不那麼重要,關鍵在於未來的發展。
  • 變革中的人(對沖值低且處於變革局面): 應積極擁抱未來,做能帶來正面變革的決策,這比單純改善現狀更有價值。波動性此時提醒我們要把握好方向。
  • 生逢亂世(對稱風險,利益攸關): 若風險對稱,成敗得失皆關乎利益,則應更聚焦於當下。

最終,如何權衡自身的現在與未來,需要綜合考量:當前自身的水準(當前股價)、對未來的願景(履約價格)、未來距離現在的時間(到期時間)、是否正處於大變革階段(可能向上的波動性)、以及是否生逢亂世(波動的對稱性)。選擇權思維鼓勵我們根據這些因素,理性地做出戰略性決策。

 




《佛畏系統》的核心價值,在於引導我們認識到系統思維的巨大力量。它不僅提供了一套實用的方法論,幫助我們在混亂中理出頭緒,更鼓勵我們跳脫單一事件的束縛,將重心放在打造一套可持續、可優化的運作模式。當我們學會用系統的眼光看待問題,並有意識地建立、完善自己的系統時,不僅能更有效地應對挑戰,也能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穩健地邁向期望的目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UO K
0會員
24內容數
努力於長期自我成長,在書籍、研究、電影中思考,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LUO K的其他內容
2025/06/21
趕在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回去之前,安排了時間來參觀, 自己感覺其實他是庶民藝術普及的一個時代,可以看到很多元的作品,很豐富的題材,直接呈現當代的平民生活,有許多關於遊郭的主題 浮世繪也被當作當代的觀光指南,除了葛飾北齋外,歌川廣重的作品也佔了大多數,他的東海道系列(從東京到京都的各個驛站或旅途
Thumbnail
2025/06/21
趕在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回去之前,安排了時間來參觀, 自己感覺其實他是庶民藝術普及的一個時代,可以看到很多元的作品,很豐富的題材,直接呈現當代的平民生活,有許多關於遊郭的主題 浮世繪也被當作當代的觀光指南,除了葛飾北齋外,歌川廣重的作品也佔了大多數,他的東海道系列(從東京到京都的各個驛站或旅途
Thumbnail
2025/06/06
參與國際明信片交換(Postcrossing)之旅 ! 在寄出 16 張卡片後,終於收到第一張來自遠方的回信。等待的過程充滿期待,收到的瞬間則是滿滿感動。 明信片不只是紙卡,而是來自陌生人真誠的祝福與世界的浪漫。🌍✨
Thumbnail
2025/06/06
參與國際明信片交換(Postcrossing)之旅 ! 在寄出 16 張卡片後,終於收到第一張來自遠方的回信。等待的過程充滿期待,收到的瞬間則是滿滿感動。 明信片不只是紙卡,而是來自陌生人真誠的祝福與世界的浪漫。🌍✨
Thumbnail
2025/05/31
摘要自最高學以致用法的具體輸出與成長方式,讓輸入變成輸出,讓輸出成為勝出。把吸收到的知識,活化運用並且產出,成為成長動能,開啟成長飛輪,往成為更好的人邁進!
Thumbnail
2025/05/31
摘要自最高學以致用法的具體輸出與成長方式,讓輸入變成輸出,讓輸出成為勝出。把吸收到的知識,活化運用並且產出,成為成長動能,開啟成長飛輪,往成為更好的人邁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