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異,放棄扶養,這幾個字眼說來輕巧,卻字字鑿在心版,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 生命被迫翻頁,那些曾是日常的風景,如今卻成最銳利的利刃。娃娃推車從樓下消失的那刻,何嘗不是一種身分的卸下?
然而,總有人不經意地,甚或可說是「白目」地,將這道傷疤再次撕裂。對面鄰居大嬸那句輕飄飄的「小孩呢?」,從來不是簡單的問候。它不是陽光,而是冰冷的鹽,毫不留情地灑在我沒癒合的傷口上。 每一次聽見,都像一把鋒利的刀,一下下劈砍著早已千瘡百孔的靈魂。
母親說:「鄰居就是招呼問候啊!」這話聽來雲淡風輕,卻無法撫平我內心的痛。難道招呼就必須如此缺乏同理心,如此盲目無知?難道一句簡單的問候,非得踩在別人的痛處上?
溫暖的理解與春風的共情
所幸,這世上還有溫暖的存在。樓上阿姨的問候,就像一縷春風,輕柔拂過:「要出門?回來了啊?」簡單的語句,卻飽含體諒與尊重。她懂得話語的分寸,她看見的不是過去的殘影,而是此刻的我。 那是一種無聲的理解,一種無需多言的共情,讓我知曉,這世間並非全是冰冷白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