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行銷產業,已全面進入「AI 協作時代」
隨著數位科技的快速演進,數位行銷的樣貌與過去有了顯著差異。曾在數位媒體代理商擔任企劃角色的我,親歷了產業從傳統操作邁向科技驅動的過程,發現「懂工具、懂數據、懂內容整合的人才」越來越吃香,也讓我重新思考自身在職場中的定位與價值。
行銷早已不是預算的競技,而是「理解使用者」的實戰場
過去操作廣告時,我們會從三個層面進行規劃與優化:
1️⃣ 消費者購物意圖分析
使用「網路溫度計」、「QSearch」、「東方線上」等數據平台,洞察產業市場動態與使用者偏好,掌握購物心態的轉變趨勢。
2️⃣ 素材成效追蹤與優化
透過廣告後台數據追蹤,我們可明確得知哪些素材吸引點擊、使用者瀏覽哪些頁面、是否加入購物車或預約表單,這些行為經由 GA(Google Analytics) 或 GTM(Google Tag Manager) 完整記錄,有效幫助企業優化廣告受眾、延伸潛在買家輪廓。
3️⃣ 找出相似受眾、擴大投放範圍
透過行為數據比對與類似族群拓展,提高精準投放效率,是過往數位媒體操作的基本能力之一。
AI 生成工具加入,數位行銷再度迎來「破壞式創新」
現在,生成式 AI(如 ChatGPT)加入後,不只是加快產出,更重新定義了內容與行銷的價值鏈。
舉例來說,透過 prompt 指令,我們可以:
- 生成符合品牌調性的文案、社群貼文、廣告訴求
- 根據 SEO 關鍵字優化文章結構,提高搜尋曝光機會
- 發想腳本、腳本分鏡、甚至圖像風格(如 AI 風格公仔、插畫)你會發現,能結合 AI 的創作者,將成為內容市場的新勢力。而這對企業來說,正是降低成本、提升產能與測試創意的一大優勢。
從個人品牌出發,內容創作力+AI 應用成為轉職新利器
我的轉變,來自一次決定:「與其等待機會,不如打造自己的舞台。」因此,我開始學習使用 WordPress、Notion,建置自己的履歷與品牌頁面,並同步經營 Vocus 方格子專欄《雨非霏沙龍》,分享:
- AI 工具應用筆記
- 內容創作靈感與轉職心境
- 個人品牌建構經驗與實作流程
我發現,當我用內容與技術實際展現能力,機會開始找上門。
轉職需要的不是「運氣」,而是「轉念」
AI 並不會取代真正有洞察力、能整合思維的人。它只是讓我們更快速地整理世界,並重新選擇與世界互動的方式。
如果你也站在人生轉職的門口,別只想著「等人看見」,你可以選擇主動出擊:把履歷變成網站,把筆記變成作品,把內容變成價值。
未來會怎麼走,不一定全靠 AI,但懂得善用 AI 的你,會走得更有方向、更有底氣。
歡迎留言聊聊你的學習與調適,我們一起為職涯找出下一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