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屋主底價很甜?甜給誰吃?
很多買方聽到房仲說「這戶開價已經是屋主底價了,真的沒空間了」就放棄談判。
問題是,所謂的「底價」到底是怎麼來的? 你知道誰決定?誰受益?這背後可沒你想得那麼單純。
話術拆解|「底價很甜」常見四種說法
房仲最愛把議價空間講得有多小有多小,例如:
- 「屋主真的不缺錢,割愛價了」
- 「這戶的開價就是底價」
- 「這價格已經比市場便宜,屋主不想再降」
- 「上次有人殺太低被屋主拒絕了,你出太低也沒用」
本質上,這些話術都是在做兩件事:
降低你的砍價膽量,幫屋主(也就是佣金來源)守住價格帶。
銷售邏輯|為什麼要塑造「沒空間」假象?
✅ 把買方的心理預期價拉高
✅ 縮短議價時間,減少房仲來回折衝成本 ✅ 讓買方覺得「有賺到」,其實只是剛好踩進屋主希望的成交區間
小心:有些屋主還會配合演戲,把開價調高一些,底價再放在心理預期區間。
看似「割愛」,其實根本有利可圖。
辨識技巧|三步驟破解「甜不甜」的真相
🕵️♂️
① 先比對同社區同型產品的實價登錄:看底價是否真低於行情?還是喊高自砍?
② 問清楚屋主談判彈性:真沒空間?那為什麼還要委託房仲談?
③ 反向試探:丟出比底價再低一點的試探價,看房仲的表情和回應,通常會洩漏空間。
延伸思考|底價不是封頂,談判才是王道
📌 記住:
「底價」不等於法定限價,真正的價格是你跟屋主談出來的, 有時候屋主嘴巴說沒空間,只要你有談判策略,照樣殺得下去。
留言聊聊你遇過的「底價沒空間」戲碼
你曾被「底價很甜」打過預防針嗎?
分享你的經驗給更多買方,別當吃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