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夜,總在不經意間悄然展開。當暮色漸深,萬籟俱寂,窗外那熟悉的天際線便一盞盞亮起,彷彿從黑夜中甦醒,無聲地吐露光影。
這裡是台中市南區,我棲居多年的所在;眼前這片夜色,不僅是日復一日的生活景致,更是歲月深情的陪伴。 兩幢白色高樓矗立眼前,如雙子星般守護著夜的寧靜。自從遷居南區,便對這對大樓懷有好感。它們不只在輪廓上刻畫出秩序感,更在精神層面提供穩定的依憑。
其中一座樓,設有一家播放古典音樂的FM電台,每當打開頻道,優美的管弦樂,迴盪書房,其實也一點一滴地滋養著我的心靈。 我在這樣的光影與樂聲中,度過無數個長夜。窗外的景致不張揚,卻宛如一位深知我心的老友,在我伏案書寫時默默相伴。那些年,我尚在大學任教,課堂教學與學術寫作交織成緊湊的生活節奏。無論是備課、撰文,或是在無數思緒交錯靈光乍現的時刻,窗外那穩定的燈火,總能照亮內心深處。幾本重要的學術專著,正是在這樣寧靜的背景下完成——它們見證了我對學術的執著與熱愛,也成為我大學教研生涯的精神象徵。 如今我已卸下教職,從講台退居書房,成為一名寫作者。日常生活有序,不再受研究計畫與課程節奏的驅策,我終能更安然地凝望這片熟悉的夜景。退一步看,才發現它竟如此溫柔——無論我心境如何起伏,它總是如常照耀;而這份恆定,早已成為我所深深珍惜的情感紋理。 都會本身,也似在夜晚褪下忙碌與喧囂,換上一襲沉靜的袍衣。從樓上望去,燈火如潮,車流稀疏;遠處捷運的高架軌道上,偶爾傳來列車滑過的低鳴,彷彿一則無人述說的故事,輕輕掠過時光的頁面。
我常站在陽台,任由夜風吹拂,凝望那點點燈火中的星辰,在城市與心靈間,交織成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動。 這片夜景,於我而言,早已不僅是視覺上的欣賞;它是歲月的紀錄者,是精神的棲息地,是我與生活共舞的背景。每一盞燈光,彷彿都映照著我曾經的堅持與掙扎;每一道夜色,都折射出心靈深處的某種沉思與慰藉。
當我孤獨地書寫、反覆推敲文字之際,是它讓我不覺孤單;在我靈感枯竭、情緒低落之時,也是它給予我一份無聲的鼓舞。 年歲漸長,記憶也愈加溫潤。當我回望這二十年的光陰,窗外的夜景早已與生命緊緊交織,難以分離。它見證我如何從青壯年步入中老年,也陪伴我度過榮光與低谷。
如今的我,寫作成為日常,心境亦更趨平和。凝望這城市的夜景,我不再只為追求成果而奮力前行,而是學會欣賞過程中的微光,珍惜每一個仍能提筆書寫的靜夜。 這是一片屬於我的夜景,它或許不是最華麗的,但對我而言,卻是最深刻的。它賦予我靜默的力量,也教我在時光流轉中不斷尋覓自我。無論未來如何,它都將在我內心深處,恆久閃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