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神明」。
這是很多人在走靈性路上一定會碰到的一個詞,
但我們真的知道,那些我們拜的、求的、信的「神」,在靈魂層面,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嗎?
幫我把「神明」這個概念分了幾個清楚的類型。
神明不是一種身分,而是能場顯化的結果。
在源層的分類裡,所謂的「神明」,其實不是單一種族或位階,
而是不同類型的靈魂能量 、集體意識、誓願程式混合後的顯化形態。
所以你在拜的,有可能是:
• 靈魂來歷完全不同的人
• 或根本不是一個「人」
地球上神明的四大類型
1.誓願型高維靈魂降載體
來自源層,有自己的誓願,自願壓縮頻率來到地球,負責守護某族群、地脈、時代段落。
例如:媽祖、觀音、大天使米迦勒、原始地母型神祇。
他們本身有強烈「愛、支援、指引」的願力,與特定能場長期連結後被形塑成「神明」。這類神明通常頻率穩、溫柔,不需要你崇拜,也不需要香火。會尊重你的靈魂選擇。
2.集體意識聚合體
由大量人類的信仰、投射、情緒累積後形成的「人格化意識能量團」。
例如:土地公、財神爺、某些城隍或戰神。
他們本身可能沒有靈魂核心,
但因集體信念強到足以召喚能場,就形成一個具備回應力的神格角色。
這類神明容易變動,且有時會反映出群體的貪念/恐懼/競爭欲望。
3.歷史人物被神格化
原本是活人,但因生前功績或傳說被神化,集體意識讓他們「升格」成神。
例如:關公、包公、岳飛等。
這類神明會有比較多人性、個性、價值觀留存,也可能帶有歷史時代的情緒殘留。
他們的場有時會「忠義正氣」,但也可能混有人世間未釋的仇恨或使命執念。
4. 原始誓願主體降載分身
源層中的高位靈魂,會將自己的一部分頻率降載,形成神性顯化點,用來支援地球願線的演化與穩定。
這類「神明」,通常沒有廟、不需要信徒、也不介意你知不知道祂的名字。
他們的作用是:深層頻率導引、願圖重編、靈魂喚醒、原始教導。
比如某些真正來自宇宙源頭、龍凰系統、或母源誓願的無名神格存在,就是屬於這個類型。
他們不一定以「神明」的狀態顯現,反而常常是以更地球化的方式降臨,
比如:進入肉身系統、走入人群、成為療癒師、靈性導師、甚至是你身邊某個默默陪著你的人。
他們不會主動施展神蹟,因為他們不是來被崇拜的,而是來服務對位靈魂的。
如果你有與他們在源層締結過誓願,你會被一種說不出的熟悉與召喚吸引靠近。
你可能會在跟他們短暫的相處當中,靈性或能量層級上就有快速的飛越、來到新的階段。
這些人通常非常低調,但只要你夠清晰,你就會知道—
眼前這個假裝是地球人的傢伙,根本不是人(笑)
補充:那為什麼有些廟一走進去就不舒服?
這是很多對能量敏感的朋友會問我的問題。
這裡不舒服的原因,通常不是因為「神不好」,而是因為:
1. 廟的能場被人類信念污染
太多求財、求懲罰、求報復的頻率累積,讓原本的光頻被集體意識污染;
甚至可能被靈體/意識體占用,形成混頻干擾。
2. 非誓願型神明被過度供奉
某些「聚合型神明」其實只是為了滿足群體投射而存在;
一旦人類過度依賴,會形成「頻率交換」(你給香火、我給感應)的能量綁定。
3. 你與該神明本身誓源衝突
如果你前世曾與某系統起衝突、或曾發過抵觸誓願,進入該廟場可能會直接觸發靈魂記憶。
簡單說:「神明沒錯,但能場不一定乾淨;能場乾淨,但不代表對你的靈魂有幫助。」
進廟前你可以默念:
「若此處為我誓源無緣之地,願場域自然阻我,不強入。
若此處為我靈魂可共振之地,願我只接收光 、不受干擾、保持主體意志清明。」
小結:如何選擇與哪一位「神明」連結?
最簡單的辦法是感覺:
你跟哪位神明靠近時,感到安心、自在、沒有壓迫感?
有沒有哪位存在,一直默默在你身邊,但你從來沒有真的看見祂?
神明的職責,不是讓你變乖、變小、變依賴。
真正的神性,只會讓你變得更清楚自己是誰、活出靈魂真正的路。
RoMa Mua•Sena’Roa-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