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和幾個朋友閒聊時,其中一個朋友問我們7月5號有什麼安排嗎?大家聽了後交換一個眼神,秒懂,我說沒什麼安排呀,你呢?他說你們不去躲一躲嗎,我準備要出去躲一躲.我問去哪裡?他說重慶.我說這只是你想出去玩的藉口吧?大家相視一笑,沒再繼續這個話題.
最近網路上關於7月5日預言的討論越來越多,有人當玩笑,有人半信半疑,也有人真的感到焦慮,距離7月5號預言的日子越來越近,大家是怎麼看待的呢?
其實在最近的6月,作者龍樹諒在新書<天使的遺言>中解釋:7月5日是"做夢日期",不等於"災難發生日".她表示該日期可能是在出版社編輯匆忙中被寫入,並強調"那天不一定會發生大事".她呼籲公眾理性看待,關注防災意識提升的正面的意義.
而後我在網上查詢到一些相關資料:真正的科學機構(例如日本政府內閣府、氣象廳、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從未預測7月5日會發生特定規模的地震.他們的模擬只是針對南海海槽未來任何時間點可能發生的最大規模進行建模,而非針對特定日期。預測的最大可能震級約為:M9.1(若全段南海海槽同步斷裂)
我的觀點是:7月5號預言本質是被誤讀的夢境記錄,真正的啟示在於:與其焦慮預言,不如轉化為防災行動-檢查家中應急物資,準備防災包,參與社區演練,學習避災知識,才是應對不確定未來的務實之道.
有時候,一則預言的價值,不在於它是否會成真,而在於它能否讓我們願意開始"準備"與"學習"。
如果7月5日什麼都沒發生,那也沒關係。因為我們已經因此踏出了準備的第一步。
所以,7月5日你要去哪?不如先檢查一下防災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