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跟著老課長去談生意的時候,前輩們都很會喝酒!完全可以體會傳說中的"酒桌文化",靠酒桌文化聯繫感情談生意!可是其實年輕一輩很討厭這樣!跟朋友喝酒打屁聊天本來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可是這種酒桌文化,更多的是灌酒、勉強喝酒、強顏歡笑、如果現場有年輕妹妹,通常還會夾雜有意無意的玩笑。
再後來,跟著長官去中國談生意,又見識到了以前台灣的酒桌文化。不知道是台灣人帶過去的,還是中國人自然發展出來的。總之就是先帶你去金碧輝煌的餐廳吃飯,飯沒上齊,白酒先到好。開始敬酒,互相認識寒暄,吃兩口菜就敬一杯酒,輪流敬,說笑話也敬,不好笑也敬,飯菜沒吃多少,白酒喝了一瓶。
寒暄過了飯點,自然要續攤!續攤不是去洗腳就是去KTV!叫幾個小姐進來陪唱歌,然後叫一手啤酒。是每人一手,不是一個包廂先來一手!酒一來就全開,畢竟小姐要賺開瓶費!接著就是一手一手的來,玩玩酒店遊戲,總歸就是灌酒,只要有人喝酒大家就很開心,吐了更開心!這樣白酒啤酒的灌,鐵打的也受不了!腦袋一整個昏昏沉沉。談什麼根本不記得,連隔壁小姐的模樣都不記得,只記得喝很多酒,白酒紅酒啤酒混著喝。什麼狗屁燈紅酒綠的生活,滿滿的辛酸,我根本不想這樣。
漸漸著,變成我帶人出去,我去跟人談事情。換了工作之後,我帶人去大陸尋商談合作。還是一樣的模式,吃飯、喝酒、KTV續攤!老老闆一上桌,就是一罐800CC 50度的白酒,硬著頭皮喝,不過第二天後就是小老闆來接待我。寒暄幾句,他說他也不喜歡這樣喝酒!果然年輕人聊得來,接著我們就是去吃當地的現宰牛肉湯、火鍋店。沒有金碧輝煌,沒有酒。還去了菜市場吃了當地的老麵店!口味不錯,就是現場環境衛生實在糟糕!晚上沒有KTV,去了廣場看人跳廣場舞,還去活動中心跟人打了桌球,非常平凡的招待!
後來,景氣漸漸差,再後來遇到疫情,就沒有再去中國。國內廠商只要是年輕一輩的通常也沒有這種飯桌文化。還有的就是大公司的高層!譬如車廠經理級以上,還是可以感受到這種飯桌談生意的酒桌文化。小公司看到的,只剩下電子廠!
很意外吧!科技業反而在業務方面最傳統,不知道是因為傳產景氣太差玩不起這些酒桌文化遊戲,還是電子業/科技業收入太好,也很習慣廠商的討好追捧。反正酒桌文化在年輕一輩(40出頭或40歲以下)很少碰到了,反而是科技業/電子廠容易看到。或許是這些收入較高的族群學長學弟制也重,所以文化完整的傳承下來!也或許公司規模大,所以業務分工明確!業務講究人脈培養跟經營遠遠勝過於技術硬實力!
也不是說如今社會沒有飯桌文化!應該說我覺得過去的飯桌文化有清楚的上對下階層感,有明白的下對上阿諛奉承。現在年輕一輩的飯桌文化更傾向於聊技術,聊看法,談佈局,更貼近朋友夥伴之間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