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和一位客戶開始慢慢成為了朋友,算是做這份工作將近一年以來的第一位客戶朋友。我還在人與人之間的情誼中摸索適當距離。他是客戶,所以要有禮貌。可是我想把他當作朋友來相處。自身的能力與經驗值越深厚的話,似乎就不會有這個困擾了。我的搖擺與優柔寡斷,來自對事物的種種不確定性。
我依然還是不怎麼喜歡小說,依然還是喜歡散文、還是喜歡報導文學。過去我都搞不清楚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小說,因為我覺得小說很「無聊」,但很多人都會用「精彩」來評價小說、推薦小說,這對我來說內心也產生了一些矛盾感。
今天腦子突然閃過一個念頭:「我不喜歡小說是因為小說太『完整』了。」對啊!好像是這樣沒錯欸!
一直以來我都不喜歡循規蹈矩,審美眼光也和周遭朋友及大眾視角略有不同,特別只要是越多人喜歡的東西,我就會越不想喜歡,內心莫名產生一種抗拒抵觸。
「完整」的東西對我來說是一種「完美」,而「完美」某種程度上又代表沒有瑕疵,是兢兢業業的呈顯。小說是一種苦心架構、細經雕琢的文體,這種起承轉合已經預想好、架構好、想了又修、修了又想的完整故事,不知道為什麼,我會覺得閱讀起來有種負擔,有股莫名的壓力籠罩在那些文本之上,令我頓時失去探索翻閱的興趣。
但這似乎也不難理解,因為自有記憶以來,我就比較喜歡與人接觸聊天,上網也都是開摩爾莊園的聊天室、即時通,不怎麼愛打遊戲;再後來,我喜歡的電影類型是王家衛、蔡明亮、楊德昌,對我來說,不管是〈重慶森林〉、〈郊遊〉、還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都能讓我逃離「完整」,而去反思、去尋找社會的破碎、自我的破碎。
我討厭自己很有禮貌的樣子,就像我討厭小說一樣,有禮貌的完整性,令人窒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