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讓我嫁進一個家,卻沒讓我擁有一個家。那些溫柔背後的壓抑與委屈,我都記得。連同那些愛與掙扎,我都真真切切地走過。】
這一章,我想說的是:「曾經幸福的,不能被抹滅;但那些壓得我無法呼吸的日子,也不該假裝沒存在過。」
這篇,也許你會想起自己曾在誰的家庭裡,當過那個夾在中間、努力扮演圓滑角色的人。
歡迎你閱讀,也歡迎你,把自己的心事偷偷留在留言裡。
--
跟 A 訂婚不久,我們買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台車。
原因很簡單——他家本來就有車,但幾乎只讓他弟弟開。
A 想用車的時候,常常還得先「申請」,甚至還會被冷言冷語。我看在眼裡,替他覺得不值。
買車,是我訂婚後為他做的第一件「大事」。不是為了排場,而是想讓他在自己的生活裡,有一點真正的自主。
後來,他弟開爸爸的車出了車禍,車子幾乎報廢了,偏偏人卻安然無恙。
然後,我婆婆居然開口說:「把你們的車開回來家裡停。」
她沒明說,但我懂她的意思——家裡需要車了。
那天,我真的氣到不行。
吃飯時我忍不住對她說:「現在是在做資源回收嗎?不要的時候叫我們停外面,用不到就當垃圾;需要了,就叫我們開回來?」
類似這樣的事,在婚姻生活中不斷上演。一開始我只是覺得奇怪,後來開始覺得窒息。
在那個家裡,我好像變成了一個代言人。
要幫 A 解釋、轉述、收拾、出頭,甚至還要幫他跟家人圓場。
我曾半開玩笑地對他說:「人家結婚後,是老公被夾在中間。為什麼你讓我夾在中間?」
他只是笑了笑,什麼也沒說。不是因為不在意,而是因為他太習慣了。
習慣沉默、習慣不反抗、不爭辯。習慣得讓我都分不清,他到底站在哪一邊。
住進他家後,雖然處處都不習慣。
但說真的,這段婚姻也的確有過幸福的片刻。
他對我很好,就像當初追求我時那樣。薪水全交由我管理,幾乎有求必應。
他甚至還擅長給我驚喜。
有次我隨口說:「便利商店在送 MSN 表情磁鐵,好想收集全套喔,可惜來不及了。」
結果我生日那天,他真的送來了一整套,連隱藏版都有。
我打開那個小盒子的當下,我哭了。不是因為磁鐵,而是因為我知道他多用心。
A有聽我說過,我沒有辦法一個人獨自用餐的障礙,有陣子他的工作需要輪班,他也總是會在晚班上班前先等我下班,然後一起吃飯後他再匆忙的去上班。不僅僅是怕我孤獨感發作,他也早早就察覺到,我和他家人一起用餐時的不安和拘束。
我們也曾經在雨天騎著機車回家,衣服全濕卻笑得像孩子;曾經在便利商店門口喝著豆漿、聊著未來。那些平凡的小日子,真的很快樂。
我從不否認,他對我的好。但就算再好,長期被夾在中間,還是讓我喘不過氣。
我曾經有好多次想搬出去,每次爭執幾乎都與他家人有關。他也說過:「那我們搬出去吧。」但我清楚現實的重擔會壓得他喘不過氣。
其實,比起我,他更容易和家人起衝突。偏偏每次發生爭執,我就變成夾在中間的「緩衝者」。
我明白自己只是個媳婦,不管他媽媽說什麼「把我當女兒看」,心裡都知道:媳婦永遠不會是女兒。
A 的弟弟從來沒叫過我一聲「嫂子」,連看我一眼都懶。他把我當空氣,就算我親手倒茶給他,他也視若無睹。
大概只有某次要跟A借錢的時候,才畢恭畢敬的等著我拿錢給他。那天,他的表現就像個模範生得獎的樣子,恭恭敬敬的雙手接過錢,只差沒有鞠躬而已。
多年後我在報紙上看到他弟的名字及照片,因暴力討債被捕,還簽賭欠下巨債。他爸媽為了救這個「寶貝兒子」,甚至拿出家底。
而那個一直安分守己的 A,從頭到尾都只換來一句:「你做得不夠好。」也常常都是公公婆婆遷怒的對象。
我實在無法理解,這樣病態的偏心,到底是為什麼。是所謂的軟土深掘嗎?還是柿子專挑軟的吃?
我很常對 A 說:「寄人籬下就是這樣,有本事,我們就搬出去。」
那句話我說了無數次,搬出去的念頭,也從沒真的離開過我心裡。
【婚姻讓我嫁進一個家,卻沒讓我擁有一個家。
有些快樂是真的,但那些掏空的痛,也是活過的痕跡。
我不怨誰,只是終於懂了,有些愛,不該一再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