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AI同事共事的能力,成為職場必修學分的時代即將來臨~
科幻電影中的場景正在加速成為現實。當我們還在討論 AI 將如何改變未來時,全球最大的資產託管銀行之一——紐約梅隆銀行(BNY Mellon)——已經悄悄地為他們的「數位員工」辦理好入職手續。這些 AI 不僅僅是聊天機器人或自動化腳本,他們是擁有登入權限、能夠與人類同事協作、並且全年無休的正式員工。
這不是一項遙遠的實驗計畫,而是已經上線的現在進行式。究竟,這家擁有 240 年歷史的金融巨擘,是如何讓 AI 員工在內部系統中「上班」的?
紐約梅隆銀行的數位化員工擁有直接上級主管,並在編碼和支付指示驗證等領域獨立工作。
圖片來源:Jeenah Moon/彭博新聞
AI 員工的職位與工作內容
根據《華爾街日報》 2025年6月30日,及後續多家媒體的報導,紐約梅隆銀行已經開發並部署了數十名由 AI 驅動的數位員工。為了確保牠們能像人類一樣無縫融入工作流程,銀行甚至計劃為這些 AI 分配專屬的電子郵件帳號。資訊長 Leigh-Ann Russell 表示,與人類員工類似,這些數位員工有直接的上級主管,並在編碼和支付指示驗證等領域自主工作。她表示,很快他們就能擁有自己的電子郵件帳戶,甚至可以透過 Microsoft Teams 等其他方式與同事溝通。
目前,這些數位先鋒主要擔任兩個關鍵角色:
1. AI 程式碼修正師 (The Coder): 這個 AI 員工的主要職責是滲透到銀行的核心系統中,持續不斷地掃描、檢測程式碼中的潛在漏洞。一旦發現問題,他不僅能標示出來,更能主動編寫並提出修補建議。這項任務對於分秒必爭且對安全性要求極高的金融業來說至關重要。他 24 小時不間斷地工作,大幅提升了系統的穩定性與安全性,並將人類工程師從繁瑣的除錯工作中解放出來。
2. AI 支付驗證師 (The Validator): 金融業每天處理著天文數字般的支付指令與數據。這個 AI 員工的角色就是驗證這些複雜的支付流程。他會自動登入相關系統,比對數據,確保每一筆交易的準確性與合規性。傳統上,這類工作需要大量人力進行重複性的核對,不僅耗時,也難免出現人為疏失。AI 的加入,將準確度與效率提升到了新的層級。
他們如何工作?與傳統自動化的區別
您可能會想,這聽起來和過去的「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有什麼不同?
最大的區別在於「智慧」。傳統的 RPA 像是一個只會遵循固定指令的機器手臂,你設定好步驟一、二、三,牠就照做,無法應對任何預期外的變化。
而紐約梅隆銀行的 AI 員工,背後由大型語言模型(LLM)等更先進的技術驅動。這意味著他們具備了一定程度的「認知」與「判斷」能力。他們能夠理解非結構化的數據(例如程式碼的上下文),並基於分析做出決策(例如提出修補方案)。他們不是被動地執行命令,而是主動地完成任務。
銀行高層的願景:加速數位轉型
紐約梅隆銀行的資訊長 Sabetta ('Sabeth') T. Rodriguez 在受訪時明確表示,這項舉措的核心目標是「加速銀行的數位轉型」。她預測,在短短半年內,這類型的數位員工將在整個銀行業變得相當普及。
對銀行而言,引進 AI 員工的好處顯而易見:
- 極致效率: 24/7 全年無休,沒有疲勞問題。
- 降低成本: 減少在重複性任務上的人力配置。
- 提升準確性: 大幅降低因人為疏失導致的風險。
- 釋放潛力: 讓人類員工能專注於更具創造性、策略性與需要複雜決策的高價值工作。
但該如何協調這些工作?如何管理這些人?如何實際指導這些人?新的營運模式是什麼?這些都是這些準備使用AI的銀行高層現在正在努力尋找的答案。
未來世界的新同事: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紐約梅隆銀行的案例,只是華爾街乃至全球金融業變革的一個縮影。當 Salesforce 預測年底前將有 10 億個 AI 代理(Agent)上線,且有分析師預測 AI 將在未來數年內讓華爾街的就業人數減少三成時,我們看到的不再是威脅,而是一場正在發生的工作模式革命。
在不遠的未來,大家的同事清單中,或許很快就會出現一個沒有頭像、但效率驚人的 AI 帳號。紐約梅隆銀行已經證明,為 AI 辦理入職手續,不是未來的想像,而是今天的日常。問題是,我們真的準備好與這些新同事共事了嗎?看來與AI同事共事的能力,成為職場必修學分的時代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