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功效概述涵蓋腸道健康、免疫、過敏、情緒、體重等多面向關鍵選購條件公開菌株、保證活菌數、搭配益生元/後生元、不含添加物使用時機抗生素後、蔬果攝取不足、壓力高時忌用對象嬰幼兒、癌患、免疫低下者注意事項避免與抗生素、熱水、蜂王乳同時用;初期量需漸進調整
1. 益生菌的「8大功效」
文章指出補充益生菌能帶來以下八項健康效益,並各自引用了專業期刊支持:
- 改善便秘或腹瀉症狀:調整腸道蠕動、穩定消化功能。
-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有助於降低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LDL)濃度。
- 提升肌力與肌肉量:強化蛋白質吸收,對抗肌少症。
- 緩解過敏體質:減少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症狀。
- 協助減重:透過減少炎症與脂肪合成。
- 增強免疫力:縮短感冒病程並降低發病頻率。
- 預防憂鬱:透過腸腦軸影響情緒穩定。
- 改善睡眠品質:增加多巴胺,幫助放鬆與入睡。
👉 這些功效大多來自特定菌株與文獻,但仍需注意菌株、劑量、以及個體差異。
2. 菌種與菌株的重要性
文章將市面常見的益生菌分類為 A、B、C、P、R、M 六大「菌群」,分屬不同菌株,每個菌株針對不同健康效果。文中提醒選擇標榜公開菌株編號的產品,以便透過查閱研究佐證其功效。
3. 最佳補充時間
文章建議:
- 包埋型益生菌:可於任意時間補充。
- 非包埋型:應搭配餐食或飯前,以避免胃酸破壞菌體,並避免睡前服用。
- 特別推薦以下時機使用:
- 抗生素療程結束後
- 蔬果攝取不足時
- 壓力高峰期(如考試、出差等)
4. 選購指南:四大要點
文章建議挑選益生菌時應注意:
- 公開菌株編號:確保可查驗對應功效。
- 保證菌數:保證在有效期限內的活菌數量。
- 添加益生元或後生元:形成「黃金三角」互補效果。
- 無添加物配方:避免參雜人工香料、防腐劑等,提升存活率。
5. 服用禁忌&副作用
- 副作用:初期可能產生腹脹、腹瀉,須視情況調整劑量或暫停。
- 三大不適合族群:
- 嬰兒(母乳含已足夠菌種)
- 癌症治療中者(需與主治醫師溝通)
- 免疫功能低下者(罕見敗血症風險)
- 孕婦:理論上安全,但如含其他活性成分,建議諮詢。
6. 不宜同時食用的情況
以下搭配可能減少或干擾益生菌功效:
- 與抗生素同時服用:應等抗生素療程結束再補充。
- 熱水沖服(超過約40°C):高溫會破壞菌體。
- 同時攝取蜂王乳:可能因其殺菌成分影響益生菌。
7. 維基百科觀點補充
根據維基百科,益生菌(probiotics)是指在足量攝取下能改善腸道菌相之活微生物。確實在改善 IBS、免疫調節、腹瀉預防等領域有證據,但許多功效仍需要菌株與劑量的精確證明,且對於濕疹、妊娠糖尿病與許多其他主張,證據尚不充分。
歡迎追蹤我們,繼續關注我們用心寫的文章!
—來自Goodbody健康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