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走在街上,我聽見一位媽媽推著娃娃車,一邊對姐姐說話:
「妳看到我提著袋子也不幫忙?那是妳的泳具耶!」
「你們都上小學了,要學會自己的東西自己提!」
小女孩安靜地走著,什麼也沒說。
這樣的對話讓我想起,自己在教學現場也常遇到類似情況。
我提醒小朋友動作、提醒他們收球拍、排隊、甚至是怎麼問問題,
有時候要說上好幾次。
那時候我也曾懷疑——他們是不是根本不在意?
⸻
但慢慢地我發現,他們其實不是「不願意做」,
而是還沒把這些事情「認定是自己的事」。
當一件事情還不屬於自己,他們就不會對它負責。
這是一個責任感從無到有的過程。
⸻
後來我學會了不要急著下判斷,而是引導他們說出口:
「這是你的拍子嗎?」
「你覺得這個動作該怎麼做才比較順?」
「你有沒有發現,別人都怎麼處理這個問題?」
這些不是教條式的話語,而是讓他們意識到——這是他們的事。
⸻
我相信,孩子是願意變得更好的,只是他們需要一點點時間和空間。
責任感不是靠吼出來的,是被理解和引導出來的。
⸻
你呢?是否也有過一次提醒失敗的經驗?
你覺得,什麼時候才是真正學會「對自己的事負責」呢?
🏓 我是一位桌球教練,也是一個熱愛觀察與記錄教育現場的人。
這裡會分享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故事、反思與成長。
如果你喜歡這樣的故事與觀點,歡迎訂閱、收藏,或分享給也在陪孩子成長的你/朋友。
也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經驗,或點個愛心支持我繼續書寫這些平凡的片刻❤️
#桌球教練日常#日常觀察#親子互動#學習態度#與孩子一起成長#城市裡的教育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