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分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分享給朋友嗎?相信不是的。分享的定義在於,共同享受,本身覺得喜悅,與人"一起"快樂。

我想,我們更期待的樣子,是看到孩子們了解"一起玩,更好玩"。

在孩子學到玩具與人一起玩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之前,我們可以先來了解孩子"分享"的前備技能:

raw-image


1.察覺他人的意圖: 在心智理論中,孩子大概需要到3歲才能開始察覺、觀察到別人的意圖、需求,分享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換位思考去觀察別人想做什麼、他想拿哪個玩具、還是玩具會被搶走。

  • 如何練習>>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或是繪本中,引導孩子思考其他孩子靠近的原因。(如:欸哥哥,你看那個小妹妹一直站在那裡看,你覺得他想做什麼呢?)

2.物權概念: 了解這是自己的物品、辨別是誰的物品,在4歲左右,會發展出較成熟的物權概念,也就是知道自己的東西自己有權利拒絕別人拿走,大家一起的東西大家都能使用。

  • 如何練習>>協助孩子辨識物品是誰的(如:這是你的玩具、這是媽媽的手機、這是大家一起用的腳踏車等),在孩子試圖拿取大人的物品時,大人也可以拒絕並告訴孩子"這是我的東西,請你還給我。";並在過程中,讓孩子知道如何尊重他人、珍惜共用的物品(如:這是姐姐的玩具,你可以看,但要等姊姊說可以才能一起玩/這是大家一起坐的小沙發,你搬走別人就不能坐了)

3.社交技巧: 一起共享玩具的過程中,難免會需要輪流等待、交換等互動技巧,孩子是否能理解輪流的過程玩具會暫時到其他人手中,但還是會回來;能否開口表示自己的需求"我現在想自己玩,等我一下"、"我們一起玩,但是不可以拿走,可以輪流"

  • 如何練習>>輪流等待、交換等技巧,可以在日常生活與孩子的互動中應用(如:洗澡時,與孩子輪流使用蓮蓬頭、交換洗澡玩具等)。等待時的孩子情緒通常容易感到焦急,孩子對於時間的概念通常很模糊,有一個倒數計時的小時鐘、一起數到十就換人的小技巧可以使用在等待的時間中。

4.避免剝奪感: 在孩子感受到分享玩具一起玩這件事是有趣的事之前,務必避免讓孩子感受到為了滿足其他同伴而伴隨自己被剝奪的犧牲感,這需要家長協助孩子建立界線,並讓孩子知道自己有權利拒絕他人、別人也有權利可以拒絕自己。

  • 如何協助>>當孩子被要求主動分享時,家長可以多說一句"如果你還想玩,可以說我還想玩再等我一下"、"這是你的玩具,如果你不想分給別人玩可以說不要"。增加孩子團體遊戲的機會,讓孩子感受到許多人一起玩一個東西很有趣(如:一起踢球)。
  • 若做為被分享者>>引導孩子先在旁觀看,並提醒孩子這是別人的玩具,別人允許才可以碰。也給予對方拒絕的機會"如果你不要可以拒絕,這是你的玩具,沒有關係。"孩子在每一次的互動中,會逐漸學習到互相尊重。
過於急促的要求孩子分享,容易產生不安全感,也影響自信、自尊的建立
當孩子被好好的滿足後,更容易主動與人分享
分享是一個令人喜悅的社交行為,需要建立在互相尊重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馥樂親子
15會員
26內容數
治療師新手媽媽,在跟著寶貝女兒小迪一起成長的過程中,想分享、紀錄下這些的小日子而創立了馥樂(full love),用全心的愛,共好。
馥樂親子的其他內容
2024/10/22
本文探討低肌肉張力如何影響孩子日常生活和發展,包括平衡協調能力、語言發展及專注力等方面。低肌肉張力可能由神經系統疾病、良性先天因素、照顧方式或感覺統合發展不佳等原因引起。文章提供了一些幫助孩子肌肉張力的建議,像是每日熱身運動,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控制身體動作。若有疑似問題,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團隊。
Thumbnail
2024/10/22
本文探討低肌肉張力如何影響孩子日常生活和發展,包括平衡協調能力、語言發展及專注力等方面。低肌肉張力可能由神經系統疾病、良性先天因素、照顧方式或感覺統合發展不佳等原因引起。文章提供了一些幫助孩子肌肉張力的建議,像是每日熱身運動,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控制身體動作。若有疑似問題,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團隊。
Thumbnail
2024/10/08
本文探討了提升孩子握筆及書寫能力的關鍵要素,包括肌耐力、手眼協調能力、成熟的握筆姿勢、空間概念和合適的環境。每個要素皆有具體的練習方式,幫助家長瞭解如何在幼稚園階段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孩子在國小期間能夠有效提升書寫技能。透過正確的支持與觀察,孩子的書寫能力可望獲得長足進步。
Thumbnail
2024/10/08
本文探討了提升孩子握筆及書寫能力的關鍵要素,包括肌耐力、手眼協調能力、成熟的握筆姿勢、空間概念和合適的環境。每個要素皆有具體的練習方式,幫助家長瞭解如何在幼稚園階段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孩子在國小期間能夠有效提升書寫技能。透過正確的支持與觀察,孩子的書寫能力可望獲得長足進步。
Thumbnail
2024/09/23
本文探討三個影響孩子注意力的因素:個人特質、環境及職能。透過理解孩子的能力、拉回注意力的方法及提升內在動機的技巧,家長可更有效地協助孩子增強注意力。注意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持續的關懷與引導,讓孩子在學習與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注意力,最終達到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
Thumbnail
2024/09/23
本文探討三個影響孩子注意力的因素:個人特質、環境及職能。透過理解孩子的能力、拉回注意力的方法及提升內在動機的技巧,家長可更有效地協助孩子增強注意力。注意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持續的關懷與引導,讓孩子在學習與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注意力,最終達到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聯合報家庭版)     讓孩子玩出一片天   每每到外頭喝杯午茶、偷個閒,總會看到一些父母在閒聊,然後一旁的孩子就會開始自顧自的玩耍,每當大人們的交談結束後,我總是會聽到一句熟悉的話語:「就知道玩玩玩!也不會用點時間讀書!」然後,父母就會擺著臉將孩子帶走。   這個戲碼相信在台灣並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聯合報家庭版)     讓孩子玩出一片天   每每到外頭喝杯午茶、偷個閒,總會看到一些父母在閒聊,然後一旁的孩子就會開始自顧自的玩耍,每當大人們的交談結束後,我總是會聽到一句熟悉的話語:「就知道玩玩玩!也不會用點時間讀書!」然後,父母就會擺著臉將孩子帶走。   這個戲碼相信在台灣並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Thumbnail
傳達了莫名 hardcore 的人生哲理
Thumbnail
傳達了莫名 hardcore 的人生哲理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我發現和小孩玩一些搞笑的遊戲,大人和小孩都會充滿快樂能量,陪玩的時光就會感覺過的比較快。 「笑」的好處還不只這樣,正面情緒可以幫助學習、提高專注力、增強記憶,還能連結彼此的心。
Thumbnail
我發現和小孩玩一些搞笑的遊戲,大人和小孩都會充滿快樂能量,陪玩的時光就會感覺過的比較快。 「笑」的好處還不只這樣,正面情緒可以幫助學習、提高專注力、增強記憶,還能連結彼此的心。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