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應該,可是怎麼補助很難!大部分補助都是立意良善,可是執行的公務機關心態,最後就會變成流於形式,甚至變成傳產只想跟政府A補助,而不是真的想進步。就跟該補助台電嗎?我覺得應該,因為國營事業某部分來說有穩定市場的功能,當科技業享受諸多福利,他們也很爭氣的做出很漂亮的成績,拿這部分的稅收來穩定市場並沒有不對。
另一個問題,可是國營單位很廢,冗員多薪水高效率差績效差虛耗很多錢,這樣還要補助他們,不是只是爽到他們嗎?就跟補助傳產一樣,只是幫這些老闆省錢,產業也不會真的進步。為什麼要拿我們的稅收來補貼這些不長進的人?
道理人人都懂,做起來很難。國營單位軍公教的這些績效問題容不容易解決?應該也沒這麼難,就像一般公司那樣管理就行。誰不知道?政客也知道。可是搞下去就選不上,搞下去這些問題還沒解決自己可能就先被解決了!我還是相同的看法,現在的傳產以前可能是新興科技,也都曾經輝煌過。現在的科技業可能就是未來的傳產。傳產要認清事實,那個時代已經過去,科技業也要認清事實,只是剛好乘坐在時代的船上,沒什麼好看不起別人的。
不用嘴補助傳產,科技業有今天,也是靠大量的補助跟支援。傳產也不要忘了,政府也曾經提供大量的補助,可是裕隆還是只是裕隆。他沒有像台積電一樣變成全球領先。
除了政府資源,我覺得比較可怕的是人才的斷層。當一流二流三流的人才都往科技業靠的時候,其他的產業就沒有優秀的人才進入,長期之下要轉型或是要突破就更加困難。
坦白說我覺得傳產已經過了最佳的轉型時間,最適合轉型的時候因為西進賺快錢,不但沒有長進還把手上的技術全部都教給別人,只是真心的希望現在的科技業要記住這些教訓,不然一旦技術沒有保持領先,代工的命運都差不多下場。
可是傳產真的沒有能量嗎?我覺得也不是!我認識很多傳產小老闆都非常的有能力有想法,可是在這個市場下,競爭激烈資源支援不足下,很難改變。除了資源支援,傳產遇到的問題還有行銷問題。很多傳產是"只會做東西",但是不知道市場要什麼?也不知道怎麼把東西賣到市場。第二個問題是,很多傳產明面上是小老闆在經營,但是真正的決策者還是老人,死守上一代成功經驗的老人。
傳產該不該補助?這問題真的很難,我認為目前能做的,是整合。單一的補助開發很難激起水花,就算激起了水花也是曇花一現。公司有賺錢才有未來,開發再優秀的產品沒有賺錢都沒有未來,再厲害的產品不是人們要的都賣不出去。產品如何能賣出去賺錢?很多人有無數想法。很可惜台灣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沒有能力去負擔這些想法。補助,不就是解決人家沒有能力的部分嗎?說一句實話,政府補助的開發案,絕大多數就算沒有補助,企業自己都還是能搞出來。補助了一個人家本來就能做到的事情,當然沒有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