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阿崴-EP.19 閒聊產業困境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要求某些科系或是學歷,才比較有所發展。而這樣的產業發展與過去幾十年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競爭有所區隔。台灣畢竟中小企業所聘僱的人力加總比例也是偏高,總也不能類似韓國的路線傾全國之力扶植特定企業,然後企業間差距拉大,對社會的穩定性也不好。


#中小企業的困境


本質的毛利率總是偏低,特別某些代工或是非自己有品牌的製造商,這些廠商總是會被品牌商壓縮毛利到達一個極致,而能夠像鴻海那樣低毛利卻有真的非常巨量的企業也就不會是中小企業。產品本身毛利率就偏低的前提之下,員工要能夠有多好的薪酬,或是有多少預算可以去支應訓練發展也是一個困難。即使檯面上那些老闆賺很飽,但認真看來大部分都是早期因為種種因素積累下的資產,這些資產繼續轉投資所賺取的,真的完全靠本業累積的其實不多。


#國家多元產業


但總也不能只有一種產業,其他服務業跟民生必須產業也是需要存在,某個程度也就不難想像就只能依靠提高基本薪資把最低值拉告,藉此縮減一些物價上漲的壓力。同時也依靠相關補助,扶植一些新創產業壓住一些未來可能有發展機會的公司。但與此同時,也確實有許多新創公司基本上是依靠補助才存活,要能真的長大的機會也是偏低,更不用說台灣上市櫃需要獲利為前提,對於某些新創來說取得資金相對不那麼容易。


#求職的選擇


產品的毛利率與企業的淨利率,如果是公開發行公司,我認為是一個相對明確的指標,大概不難對標與猜測薪資相關水準,對於這些公開發行公司,也能查到公司內特定高薪人員的職稱與相關部門等。不過事情也一定有代價,可能是有一些先天的技術限制,或是工作壓力與精神的過勞未必能夠身體負荷,又或是訂單穩定度直接影響裁員(雖然錢都會給足)。這些還是要看自己在這個人生階段上的取捨順序是什麼而定,如果有一定的年紀或資歷,就不要過度在意社會框架。反之如果相對年輕,多方嘗試與體驗才能知道自己適合與想要什麼。


#轉換心態


也確實在一些履歷與面試會看到一些夥伴,過去領過科技業的高薪但真的也有點受不了高壓與完全沒有品質的日常生活,因為某些因素決定想要轉換,但又因為薪資落差真的過大,無法適應或是接受,除了實質收入之外,一些決策習慣,工作上的輔助設備或系統等就是差一截。這就是產業自身所存在的歧異,心態如果無法調整(也包含消費習慣),通常會看到後段的職涯一直來來去去,沒有辦法很好的發展。


#經營者的困境


雖然未必會有困境,有點年紀有在規劃的企業主,基本上自己都賺的很夠,多的其實是擔心下一代是否傳承跟面對這樣一群員工生計的社會責任,也許有在做一些規劃因應市場轉變,例如投入某些設備,研發,人力。基本上還有在花錢的大概就自己覺得還有救想要拼搏一下,但同時也一定再省錢,薪水獎金給不高,呈現某一種不要餓死就好的結構,只是我們不太容易可以參與經營者的一些討論跟真實想法,不然就更能知道這間公司未來可能會往哪去。


#避免自己陷入困境


這也是不時自我提醒的一個點,如何培養世代所需能力,至少需要可以為自己賺得家庭支出,然後除了普遍的社會框架之外,有沒有能夠支持自己繼續努力的所謂第二座山-關於志業,家庭配偶小孩這些。保持學習,也吸收社會產業脈絡訊息,試著在自己的舒適圈中稍微跨一點點,慢慢地擴張邊界,也許覺得好像有在前進,但不免也會有些迷網,這也只能讓時間去驗證了。

16會員
569內容數
閱讀,生活,職場,分享,自我學習,透過分享內化也散播,如果你也有點收穫歡迎給我回饋與互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事阿崴-EP.13 校園徵才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事阿崴-EP.14 關於退休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事阿崴-EP.15 組織發展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事阿崴-EP16 離職面談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事阿崴-EP.17 職場性騷擾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