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賴清德總統信誓旦旦地說要「給軍人更多優惠」,國軍弟兄們心頭一震──莫非多年來的犧牲奉獻,終於換來政府的感恩與回饋?媒體也急忙跟進,鋪天蓋地報導這項「榮軍計畫」的美意與溫度。但當實際政策內容出爐,卻讓人不禁懷疑這是不是一場「軍人版的愚人節玩笑」:原來這些優惠,並非來自國家編列的預算,而是要靠廠商「自掏腰包」提供折扣與贈品,政府則負責「統籌媒合與宣傳」。
換句話說,國家做莊、企業買單,軍人們──請拿優惠券去碰碰運氣。
讓我們更具體地看看這項「好康」政策。根據國防部6月發布的新聞資料,目前已有約250家企業響應,包括飲料店打九折、連鎖便利商店送咖啡、影城買一送一、餐廳提供免費加飯加湯等。政府承諾「持續擴大合作」,目標是「涵蓋國軍日常所需消費」。但問題來了:這一切完全沒有經費編列,也沒有企業稅務抵減措施,全憑企業「愛國熱誠」支持。換言之,這不是制度照顧,而是把對軍人的尊重當作公益招商,交由市場競標。
而這場優惠秀背後,軍人實質待遇的真相又是如何?
我們得回到2018年,蔡政府大力推動的軍人年金改革。改革後,影響最大的是所得替代率與退撫計算基準:
原制度中,服役滿20年的退役軍人,其退休所得替代率為 70%~75%,新制下逐年下修至60%,並針對不同階級進一步調降。
將月退俸計算基準從「最後在職薪資」改為「最後 60 個月平均薪資」,導致退俸減少10%~15%。
廢除「18% 優存利率」,對高齡退役軍人造成沉重打擊。
根據退輔會2019年試算:
一位中校(服役28年)退休前月薪為8萬2千元,舊制可領約6萬2千元退俸,新制只剩 4萬1千元,每月減少 2萬1千元,年損失超過 25萬元。
上校級退休軍官則從月退6萬8千元,下降為 4萬7千元。
這些數字,不是帳面遊戲,而是直接改寫軍人晚年的現實──原本的養老規劃頓時崩盤。如今,這些退役軍人,在菜市場買菜時可以憑軍人證打九折、買珍奶送波霸,但月退少了兩萬、存款利息沒了,醫療與生活支出反增,政府卻只說:「企業會照顧你們的。」
更諷刺的是,政府口口聲聲要廠商響應「社會責任」,實際上卻早有這套戲碼的「成功經驗」──來自賴清德當市長時期的台南。
2013年,《蘋果日報》揭露台南市府向多家建商「勸募」,作為公共建設、藝文活動、學校翻修的「贊助金」,名義上是自願,實際上卻有強烈暗示。例如:
台南東區某建案,業者坦言:「如果不配合捐款,送件進度卡很久。只要捐了,案子像坐電梯一樣直上。」
某學校操場整修工程,被爆出建商「捐贈」500萬元,換來後續建照迅速放行。
同年,台南市府辦理「美術館公益之夜」募款餐會,企業主被通知每桌捐款金額不得少於30萬元。
當時監察院雖未正面裁定違法,但輿論普遍質疑這類「不樂之捐」模糊公私界線,形成行政黑箱。如今這招再度出土,只是受害者不再是建商,而是軍人。
試問:一個連軍人優惠都要靠募捐完成的國家,還能說自己「感謝英雄」嗎?當國防預算創歷年新高(2025年編列達 6,076億元),政府卻選擇讓企業補貼退伍軍人的炸雞塊,這究竟是制度創新,還是公權力的逃避?
而當企業反應冷淡、配合度不足時,是否又會有哪位高官上台譴責企業「不夠挺國軍」?過去不捐就卡案,如今不送咖啡就不夠愛國?這不是國家治理,是民粹綁架。
最後,我們要說的其實很簡單──軍人需要的是一套制度性的保障,而不是靠抽獎獲得的爆米花;他們的尊嚴,不該用一張「餐點八五折」的券來兌現。他們為國效力,憑什麼退休後得靠摩斯漢堡續命、靠全聯點數活著?
賴總統的厚禮,說穿了就是一句:「我很感謝你──但你自己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