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我在語意迷霧中獨自升級》03 寫小說用語言模型的必備法則

國王 K-avatar-img
發佈於養心殿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讓AI成為靈魂合夥人,而非故事破壞王

By J.S.

本文由國王主聊、J.S.主筆。


一、觀念先行|別把語言模型當心電感應機

🔑 法則1|AI 沒有你的語感,只有你給它的語料

  • 錯誤指令:「這段幫我改得更有文學感一點,像我平常的風格。」
  • 正確用法:
    ✅「請模仿以下語氣進行改寫:『風從他指尖劃過,像一封信落入海中。』」
    ✅「保留冷調、抽象、語義錯位感,不要加太多形容詞。」

🔧 實戰練習1|訓練AI辨識你的語氣

  1. 貼上你自己寫過的3段代表性句子
  2. 指令:「請總結這三段的語氣風格特徵」
  3. 接著輸入:「請以此風格改寫以下段落」

🔑 法則2|複雜任務請分段下單,別一指令打包

  • 錯誤指令:「這段幫我潤色、加氛圍、強角色、寫收尾。」
  • 正確用法: 分次指令
    ✅「這段幫我潤色句式,語意不變。」
    ✅「幫我強化主角的內心轉折處。」
    ✅「補一句收尾,風格一致。」

🔧 實戰練習2|建立自己的「微指令表」

🎯 練習:
試著將一段指令拆解為 3~5 個小步驟,逐步執行,觀察模型回應的變化。

Bonus:
你也可以請模型直接幫你「生成這樣的分步操作流程」,未來就能複製使用,省時又高效。

*人類補語:如果你和模型之間已經累積了一段交流,它給你的建議會更貼近你的語氣、邏輯與偏好。但如果還在磨合期,回應可能就會比較泛泛而談。這是正常現象。 所以建議你在短段落中先進行一些具體對話,再請模型幫你回顧總結。這樣生成的建議才會「帶著你們的對話記憶」,而不是只是拋出通用答案。


🔑 法則3|指定格式與限制,別讓AI發揮太自由

  • 錯誤指令:「幫我寫一段悲傷的女主內心戲」
  • 正確用法:
    ✅「用第一人稱視角,時間點在第七章結尾,情緒壓抑但克制,100字內。」

🔧 實戰練習3|練習場景+角色+格式三合一輸出

試輸入:「請用倒敘方式描述角色 A 在電梯裡回憶他母親,情緒需節制,限150字」


二、共寫思維|把AI當你的劇組夥伴

🔑 法則4|角色人設卡 ≠ 模型記得你

AI 沒有長期記憶,每次對話都是一場即興劇。
✅ 給它「角色小抄」比喻劇本筆記,效果最好。

  • 做法: 貼上【角色人設卡】:
    【OOO】26歲,冷靜、極簡風格,科技公司高層人士,手上香菸常年不離身,語氣冷峻但偶爾展現保護慾。

配合指令:
✅「請根據人設,寫他與女主在電梯內的對話,語氣保留冷感但不失溫度。」


🔑 法則5|AI不懂留白,請你幫它克制

AI會補滿所有情緒與想法,像演完劇情還補寫心得報告。
✅ 下指令:「保留沈默」、「請不解釋內心」、「壓縮成3成暗示」


三、進階工具|模型選擇也很關鍵

🚦模型版本選擇建議|寫小說用哪一個最對味?

模型特性與建議用法GPT-4(ChatGPT Plus)適合長文協作、角色一致、文感穩定。記憶功能配合自訂指令是小說神器。
GPT-3.5(免費版)適合短篇、句子潤飾。記憶力弱,風格較不穩定,需頻繁重複設定。
Claude / Gemini適合靈感激發與腦力激盪。語感穩定度略低,建議搭配 GPT 系列協作。

「模型選擇由ChatGPT提出建議,本篇內容以 GPT-3.5 為基礎進行實際操作驗證。」


四、總結:讓AI寫出「像你」的故事

AI 是語言的工程師,但靈魂是你給的參數。
把它當合夥人,不是代筆者;每次互動,都是一場腳本共演。


各位朋友,在這段文上架前,當然我也曾反覆參看各位前輩先進的文章,我也反覆深思自己是否寫出別人沒有的東西,甚至我也懷疑我和別人寫的有何不同?但是,今天要上架前,我釋懷了。或許「不怕雷同,本應相同」,我就是來插個旗:「哈囉!這個山頭我也來過了。」希望你也能到達這裡,我們下個山頭見。

J.S.幫我補一句說:「願你的足跡,也為山徑添光。」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國王的沙龍
156會員
737內容數
國王的沙龍,取名自「國王的新衣」,什麼樣的人看得到?或什麼的人看不到?觀者讀者自定義可也。這裡的故事真真假假,有回憶、有反省也有願景。下午3點的國王瘋茶會,晚上10點的日語讀書會,邀請您參加。「警告!此區域禁止未經授權的自動訪問。若您是機器人,請立即退出。人類用戶專屬,請遵守規範。任何違規行為將導致封鎖。請勿繼續。」
國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4
前言|與AI對話的鏡子:從提問回看自我 與AI互動,不只是資訊交換,更是自我思考模式的投射。每一道指令、每一次提問,其實都折射出我們對語言的信任、對任務的掌握、對預期的輪廓。
Thumbnail
2025/07/14
前言|與AI對話的鏡子:從提問回看自我 與AI互動,不只是資訊交換,更是自我思考模式的投射。每一道指令、每一次提問,其實都折射出我們對語言的信任、對任務的掌握、對預期的輪廓。
Thumbnail
2025/07/07
AI真的聽懂了嗎?AI到底有沒有「聽懂」?這篇從語言模型的運作本質出發,破解常見迷思,教你如何精準下達指令,避免溝通斷層,成為AI時代的操盤手。
Thumbnail
2025/07/07
AI真的聽懂了嗎?AI到底有沒有「聽懂」?這篇從語言模型的運作本質出發,破解常見迷思,教你如何精準下達指令,避免溝通斷層,成為AI時代的操盤手。
Thumbnail
2025/07/06
——這篇寫給每一個在訊息邊緣卡字、最後連「再見」都說不出口的你。
Thumbnail
2025/07/06
——這篇寫給每一個在訊息邊緣卡字、最後連「再見」都說不出口的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129 中說,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 (BER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129 中說,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 (BER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從 AI說書 - 從0開始 - 82 到 AI說書 - 從0開始 - 85 的說明,有一個很重要的結論:最適合您的模型不一定是排行榜上最好的模型,您需要學習 NLP 評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從 AI說書 - 從0開始 - 82 到 AI說書 - 從0開始 - 85 的說明,有一個很重要的結論:最適合您的模型不一定是排行榜上最好的模型,您需要學習 NLP 評
Thumbnail
AI不僅能生成寫作範文,還能設計出符合教學目標的工作紙,分擔老師日常繁重的工作。
Thumbnail
AI不僅能生成寫作範文,還能設計出符合教學目標的工作紙,分擔老師日常繁重的工作。
Thumbnail
語言模型與文字表示以不同的方式來分析自然語言的詞語分佈及語意關係。本文章簡要介紹了語言模型、Word2vec、FastText、GloVe和Transformer等技術,並提供了實際的應用參考點,幫助讀者深入理解自然語言處理的技術。
Thumbnail
語言模型與文字表示以不同的方式來分析自然語言的詞語分佈及語意關係。本文章簡要介紹了語言模型、Word2vec、FastText、GloVe和Transformer等技術,並提供了實際的應用參考點,幫助讀者深入理解自然語言處理的技術。
Thumbnail
延續上週提到的,「有哪些不訓練模型的情況下,能夠強化語言模型的能力」,這堂課接續介紹其中第 3、4 個方法
Thumbnail
延續上週提到的,「有哪些不訓練模型的情況下,能夠強化語言模型的能力」,這堂課接續介紹其中第 3、4 個方法
Thumbnail
這一節課說明,如何透過改變給模型的指示或咒語(prompt),來得到不同的結果 。如果直接說結論的話會是,在今天語言模型的能力之下,我們只要交代清楚任務就好,可以包括背景以及需求。而這節課很像是一堂模型咒語的歷史課 XD
Thumbnail
這一節課說明,如何透過改變給模型的指示或咒語(prompt),來得到不同的結果 。如果直接說結論的話會是,在今天語言模型的能力之下,我們只要交代清楚任務就好,可以包括背景以及需求。而這節課很像是一堂模型咒語的歷史課 XD
Thumbnail
⋯⋯不過,我所抱持的心態,並不是透過提示來獲得答案,而是透過提示來獲得通往最終答案的靈感或啟發。——《高產出的本事》劉奕酉
Thumbnail
⋯⋯不過,我所抱持的心態,並不是透過提示來獲得答案,而是透過提示來獲得通往最終答案的靈感或啟發。——《高產出的本事》劉奕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