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也有人像我一樣,一直覺得《易經》很深、但又覺得它很重要?或是每次看到《莊子》,都想多瞭解一點,但不知道從哪開始? 說說你心中最想讀卻最難讀的一本經書,我們一起破解。
這些經書是困惑之書
今天我們讀《道德經》、《金剛經》、《山海經》,讀到的不該只是語錄、名言、神獸故事,而是一個提醒:「你以為你走在前面,其實你還在問老子問過的問題。」「你擔心虛幻與執著,但佛經早就在說『一切法皆空』。」「你在創造虛擬世界,《山海經》早已用神話寫下上古人如何想像宇宙秩序。」
這些經書不是以作者自我中心為出發,而是以天地為中心。無論是宇宙中的自然法則(道)、人類製造的秩序(禮)、幻象中的我執(空),還是神話裡的人與異獸共存的地圖,這些書都沒有想要告訴你答案,而是讓你意識到:你以為你掌握一切,其實你只是另一個問路的人
每本經書其實都在回答一個問題
- 世界有規律嗎?我可以掌控它嗎 →《易經》、《道德經》

- 《易經》:萬事萬物都有變化規律,懂得觀察變化,就能掌握時機
- 《道德經》:你越想掌控,越容易崩解;真正的力量來自順應「道」而非對抗它
- 我是真的嗎?痛苦是真的嗎 →《金剛經》、《心經》

- 《金剛經》:不要執著於「我」,也不要執著於「法」,連「不執著」這件事本身也不該執著
- 《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看到的世界,是由你心投射出來的組合幻象
- 人應該怎麼活?怎麼處在社會中 →《論語》、《孟子

- 《論語》:為什麼要守禮?因為那是面對混亂世界時,你保持自我節奏的方式
- 《孟子》:政治的根本不是軍力,而是人心。如果人民安,天下才會穩
- 我們怎麼認知這個世界?它本來就是這樣嗎 →《山海經》

- 《山海經》:不是一本地理書,而是「上古人如何想像世界結構」的紀錄。裡面沒有神話和現實的分界,因為那個時代,世界就是這麼混沌交織的。
它問的不是哪個神獸是真的,而是:「你怎麼知道你現在相信的世界圖像就是真的?」
- 如果一切都變,還有什麼是不變的 →《莊子》
- 《莊子》:你以為的分別、痛苦、價值,其實只是「視角」的產物。
「莊周夢蝶」的故事告訴你,不是夢裡不真,而是你醒著也不一定真。 最自由的狀態,不是掌控所有情況,而是認知到你根本不需要控制一切。
經書留下的不是規範,而是自由的開始
西方聖經強調戒律、十誡與創造;而中國經書留下的是混沌、變化、無我、無常。
你問這些經書:「我該怎麼做?」。它們不會告訴你做什麼,但會提醒你:「為什麼你會想做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