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曉得讀者們是否聽過「奶頭樂」這個詞?它泛指那些讓人沉迷、成本低廉卻提供短暫快感的娛樂內容。早年是電視、漫畫、電玩,現在則是短影音、手機遊戲、搞笑剪輯與無止盡的社群推播,無論形式怎麼變,核心本質都沒變—讓人忘卻現實、忘記思考,甚至放棄對更深層生活意義的追尋。
我自己就是「奶頭樂」的一部分產物。從小是鑰匙兒童,父母白天上班,我一個人在家,大部分時間都在看電視、漫畫或流連在街機店。那時正逢日本動漫與電玩黃金時代,作品熱血、精緻,讓我一度對「大和精神」深信不疑,也憧憬著成為那樣有目標、有行動力的角色。
然而,年歲漸長,踏入中年,我逐漸察覺現今的娛樂內容與過去大不相同。現在的年輕世代,生活被短影音主宰,娛樂追求「更快、更爽、更簡單」,而內容則愈來愈腥羶色、愈來愈無腦。這不只影響他們的注意力與判斷力,也在無形中降低了生活的深度。
我自己也不是聖人。雖然不看 TikTok、短影音,但我常看 YouTube,甚至還會開 2 倍速播放節省時間。表面上是「有效率」,但其實很多內容根本沒吸收進腦中,就這樣浪費了一段段時間。這正是奶頭樂的陷阱:它不是讓你「放鬆」,而是讓你「麻木」。
過去的娛樂有限量、有邊界,電視得等播出時間、遊戲是單機,沉迷的風險可控。但現在,網路提供的是無限供應的低質快感,讓人欲罷不能,甚至忘了人生還有更高層次的追求。那麼該怎麼辦呢?
我認為答案只有一個:創造。
創造,是人類存在最根本的價值。有人透過寫作傳遞思想、有人創業推動社會前進、也有人靠主持、唱歌、繪畫、教學帶來改變和歡樂。創造不一定要宏大,哪怕只是整理學到的知識、記錄生活經驗、重新演繹別人的創作,都是讓你從「觀眾」變成「參與者」的重要一步。
尤其是現在,AI 正大舉進入內容產業。文章、圖像、音樂,越來越多都是由機器生成,若我們只是一味地接受、觀看、滑動,而不再思考、不再輸出,我們就會像電影《駭客任務》裡的人類那樣—活著,卻失去靈魂。
我們無需完美,但需要「覺察」。當你打開手機、瀏覽平台的時候,問問自己:我是在獲得什麼?還是只是逃避?與其活在他人創造的泡泡裡,不如花點時間、留下點痕跡,試著建立屬於自己的創作歷程。那會是你脫離麻木、擺脫虛假快感的起點。
人生的意義,不會在一支搞笑影片、一場短暫高潮裡出現,而是在你踏實地創作過後,回過頭來看見的成長與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