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認知的思維,共有六階
這讓我財務自主、脫離職場,具備選擇理想生活的權利
時常反思,仍處職涯禁錮的多數人,為何無法識別自身的缺陷!?儘管偶遇窒礙、苦痛,也應砥礪前行,而非將就
可曾想過:一條人跡罕至的大道,就在路口轉角,惟須通關密碼
本篇,關乎最後一組詞術(註:如願之境)
事態發展是由一系列隨機事件組成的連鎖,擁有不同的發生機率,所有可能性都將匯聚,形成不可逆的結果
成功是由自身價值和運氣堆砌,其比例會影響實現機率,但無法直接推演出結論
在正確的方向上持續堅持,在相近的脈絡下尋求異變,就能放大成功/促發機率
在所有涉及機率的領域裡(如:投資),長期表現較好的人,都注重決策過程,結果次之
投資是廣義的機率遊戲,沒有人能做出百分百正確的預測;追求確定性,正是應對風險的最大障礙
任何投資方式均無法保證成功,最佳策略就是採獲利機率最高的投資組合,維持流動性不減
優秀的投資人永遠都從「機率」的角度思考,然「倖存者偏差」總讓人高估勝算
一次/重複性的操作屬於機率範疇,成事在天;若想獲勝,就該不斷優化與再執行,操之在己
成功機率高低與「反覆嘗試突破」的決心有關,隨年齡增長而起的「保守心態」,是錯失進步的間接原因:
「心理素質差、認知淺薄者,贏的機率趨近於無」
人們經常以「相似性」或「代表性」替代合理的機率思考,使判斷偏誤的情況加劇
理性(智)會因恐懼與貪婪而質變,惟可藉紀律、高度認知、心理素質抗衡
「改善決策品質,不斷精進,是唯一可靠(控)的做法」
「若你連自己都無法控制,還能控制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