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主義的核心概念,是盡可能減少成本,擴大利潤
正常狀態下,任何有形商品的未來價格,均會高於現價
當然,也可能發生價格下修,原因如后:1.成本(原物料、勞動力等)降低
2.置換包裝/概念,原價減量
3.行銷策略(綁約、搭售等)
4.供過於求
5.替代效應
因應物價易漲難跌的趨勢,身為純粹消費者的勞工階級,關注的是薪資水準與加薪潛力
以ESBI劃分,勞工屬於Employee,是低階的被支配者
很多人無法正確區別E (employee)和S (self-employed),我的定義如下:
「任何難以脫離平台獨力獲取金錢者,均屬Employee;反之,則為Self-employed」
換句話說,軍公教警消、加盟業者、雇員等,均依恃著平台(政府、企業、公司)光環發揮功能,並給予不對等的報酬
一旦企圖擁有自主(由),過更符合自身價值觀的生活,就必須進階Self-employed
這時將發現社會對其勞務所願意支付的金額,明顯更少且不穩定
「失去了頭銜,你什麼都不是!」
這就是多數人始終停留在第一象限的主因:
「年資漸增的同時,豐腴的只有自尊,而非能力」
回到薪資議題~
加薪勢不可擋,既屬資本主義環節,理應支持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能受益,請衡量以下提問:
1.勞務是否同步增加,與薪資漲幅對等?
2.是否貼近物價漲勢,有效緩衝生活壓力?
3.加薪額度是依業績、職級、屬性,還是齊頭式平等?
4.有無運用額外收入的規劃(享樂、補貼、儲蓄、進修、投資等)?
5.機會成本為何?
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但認真思索就有機會改變自己的處境與未來
進取心是種可貴的美德,能驅使人在不被吩咐前,主動執行
既要加薪,也該加心
金錢只是實現慾望的工具,人人都是分配者
身份/認知框架沒有改變,數字(量)的異動無法獲致關鍵功效
無條件獲得的,就會輕易釋出;如何留存/增值財富,才是應當著墨的課題
畢竟,薪資增幅永遠跟不上資產漲幅,總不能一輩子打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