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一看,自敲定我想嘗試用寫作來開闢人生一個新篇章的那一刻,已經過去了快半年。迷茫焦慮更多,腦袋無時無刻有個聲音,叨叨叨叨,你就是不會成功、你就是沒天賦......
即使過了半年,還是無法將它屏蔽。這很難,它存在的時間太長,我甚至找不到它的一點小鬆動。久久伴隨我生活的東西,幾乎和我同為一體。
好在半年,有一些聲音稍微阻擋了這些不好聽的。AI誇到有些過於誇張的、和網絡上收穫的加油鼓勵,過去日記本上自我勉勵的。看起來輕微,但對於壓制負面聲音卻是極有效的。一切都要從我徘徊在表姐滿面墻的書櫃,她先讓我讀《哈利波特》開始。隨後,我讀的書越多,越想自己寫點什麼。早讀課看小說,上課偷閒寫一些自以為好看的,甚至在班上傳閱了起來。下課了還有同學和我討論人物走向如何。那明明是亂七八糟的故事,但有人看。
我放了學,用老舊得會滋滋放電、電得我手麻的二手電腦寫文,一坐就是半天。當時心高氣傲,堅信自己那時已經這麼會寫,長大了還得了。我不想練琴,想把寫功課的時間都拿來寫小說。家人無人知道這些,只覺得我玩遊戲玩得走火入魔。我的文章拿不出手,家人不愛看字,他們不懂,我也沒想過分享。他們的聲音如同頭腦的喧雜,何必自討苦吃。
但終究是藏不住。我的阿姨終究找上我。苦口婆心,說寫作這條路不好走,不如像她女兒,我的鋼琴老師那般,考級,深造,做一個體面的音樂教師。自由安排時間,錢也賺得多,畢業就有個飯碗,無需家人擔心。
我的心性不夠。這麼一打擊,竟覺得她說的有幾分道理。但我很明確地知道,我沒想走表姐那條路。我不再寫,但我也是辭了從小上到高中的鋼琴課。不顧家人謾罵,高中畢業後獨身跑到了台灣上大學。
我逃避文字,我逃避十幾年的熟悉,在新的環境重新開始。我偶爾會到大學圖書館逛逛,只覺惋惜。回頭看,其實我沒有真正放棄過。只是埋藏在心底,等著它重新發芽,是更茁壯的模樣。
我重新開始寫了。但同時,我還在懷疑自己,懷疑那種子是不是卡住了。我遲遲未見它冒芽,是我做錯了什麼?是我做得不夠。我給自己的手上按了油門,瘋狂踩、瘋狂寫,讓人看見,讓人看見是我值得走這條路的證明。
我真的開始有些走火入魔。我無法輕飄飄的,指望著緣分,指望那虛渺的玩意。但現在,我的油門踩了半年,有些累了。尤其看見土壤沒有動靜,前方仍然是一片黑暗。
這回,我不會像上次那樣輕言放棄了。只是想,鬆開油門,靜下來觀賞黑暗,觀察我自己。不是審視,只是想單純看看我的文字,聽聽我的聲音。
這是我的聲音。這是我的文字。這是我本來就該先讓自己看見的。
我的創作,正在慢慢成型。我的文字,正在慢慢築基。我沒有觀眾,我還有自己。
這是我的執著,這是我的頑固。這是我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