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這樣問過自己:
「為什麼別人可以,可是我做不到?」
COOL KIDS
從小到大,我們身邊都有些讓人心生憧憬的「酷小孩」:那些特別懂得穿著打扮的朋友、那些在職場馳騁的同事、那些聽音樂品味特別神秘的人,那些讓我們想變得和他們一樣的人。
從觸不可及的想像中,我們選擇我們做觸手可及的部分,一步一步去達成;即使模糊,心中仍然有某種理想的自己,那個模樣驅使我們生活和慢慢去達成。如果一直沒有完成,沉痛失望和懷疑,就會滲入皮膚和血管,成為深夜和清晨的自我質疑。
創作的時候,對自己要「大坦承」
創作者要面對自己的黑洞。為了找到誠實的方法,舉凡記下自己的感受、去看去體會更多樣的新的生活和練習新的呼吸方式,都不為了什麼,只為了練習並且習慣去表露誠實。曾經我們都嚮往成為很酷的人,但有時候,會不會我們自己走著走著,就變成了那個最接近「酷」的人?
也許能有那麼一天,我可以不去在意到底酷不酷;不去執著別人怎麼生活,也不用他們來評斷自己酷不酷。因為看過更多的事情,就可以為自己的心魔除魅。
「無助的要命」,這樣的狀態也是可以的喔!
透過老實的自我揭露,山姆透過剖析自我告訴大家這件事。
找到我們所屬於的專屬「那裏」
「這些人都覺得我不屬於這裡」,無論是因為階級感出現的落差,或是自行判斷的高下之分,或是因為任何個人的不足所產生的自卑,要是能有個歸所和溫暖的所在,不管是家或是某個讓你感到習慣與被接納的地方,你就可以用這個專屬天使消弭你的不安與懷疑。
就像山姆找到未央,在台北的落腳處有把他拉出門的朋友,在他懷疑自己不行的時候,問他:「(做音樂)你開心嗎?」
讓他可以找到自己的本心,找到自己努力的根源義。
不要不要,先別逃跑
從小到大我們一直在不要裡面找要,討厭數學、不擅長英文,就用刪去法,離開外文和算數,層層遞進,某天以為自己做著自己想要的,但其實,只是用刪去法先揀選出不要。
理想究竟是什麼,我們可能一直都找不到,但我們可以老實和自己溝通與對話,往「真的想要
」做的去邁進,到那時候,即使笨笨的,也會很快樂。
參考+推薦文章:愚公移山,為了看見下一座山──專訪 someshiit 山姆《愚公》,蕭詒徽,22.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