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財富覺醒」?
財富覺醒,是指重新覺察與金錢的關係,清晰我們對價值、選擇與人生願景的理解。
財富覺醒不是學會投資、記帳或追求財務自由的技術性行為,而是一種看見金錢背後的內在信念與生命故事的過程。
這是一段從「我怎麼花錢」到「我為什麼這樣花」的轉變,從「我要更多錢」到「我想活出什麼樣的人生」的轉化。
那麼,財富覺醒有什麼具體幫助?
你可能會好奇:「我已經有存錢、投資、記帳了,還需要什麼『財富覺醒』嗎?」
如我們上面所說的,財富覺醒不是讓你再多學一套理財工具,而是幫你重新校準人生方向與金錢使用的方式。
1.幫助你釐清「你真正想要的」
很多人努力賺錢、存錢,卻還是不知道錢到底要拿來做什麼。
財富覺醒的第一步,就是讓你看清楚自己真正渴望的不是錢本身,而是錢背後的自由、安穩、創造、豐盛感。
例如,在深度覺察後,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其實不是想存到100萬,而是想有足夠彈性轉職、陪伴家人或出走半年。
2.幫助你放下「沒安全感的理財」
許多人的理財行為都來自恐懼─怕沒錢、怕出事、怕落後別人。
但這樣的金錢關係會讓你即使帳上有錢,心裡仍舊焦慮。
財富覺醒讓你從恐懼驅動,轉為有意識選擇,你會更能信任自己做的每一筆金錢決定。
3.幫你打造「個人化理財」
理財不是一種標準化流程,而是一種貼合你個性、價值與生活狀態的設計行為。
財富覺醒會讓你跳脫「應該怎麼做」的框架,開始建立屬於你的金錢使用方式。
例如,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其實是「專注型理財人」,只要掌握幾個關鍵就能長期安心,而不是一定要細細記帳或學會所有投資技巧。
4.把錢用在真正重要的地方
當你開始理解自己的價值觀,你會發現:最值得花錢的,不一定是最便宜的、最流行的,而是最能帶給你滿足的。
財富覺醒讓你看見金錢其實是你「選擇怎麼活」的一種方式,而非只是生活必需品。
例如,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是一個更願意投資在內在成長、人際連結、夢想實踐,而不是只是為了「該有的樣子」而消費。
財富覺醒的覺察階段
第一階段:看見與金錢的關係
財務覺醒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看見自己與錢的關係。
這不是關於數字的檢視,而是覺察你怎麼看待匱乏與擁有。
在這階段,你可以試著做下面的練習:
- 繪畫練習:畫出「你與金錢」的關係圖像,可以是擬人化的金錢、你與金錢的距離或互動。
- 寫信練習:寫一封信給「金錢」,問它怎麼看待你,或你想對它說什麼?
- 關鍵詞塗鴉:用直覺寫下「我想到錢時浮現的10個詞」,之後圈選最有情緒反應的三個詞,延伸自由書寫。
第二階段:重新界定金錢價值
錢,不只是一種工具,更是一面映照你信念的鏡子。
從這面鏡子裡,你看見了什麼?
在這階段,你可以試著做下面的練習:
- 價值清單:列出你生命中10個最重要的價值(如自由、穩定、陪伴、探索…)並思考:金錢是否曾幫助或妨礙你實踐這些價值?
- 照片創作:拍攝3張代表「對你來說有價值」的物件或場景照片,並為它們寫一句註解。
- 金錢記憶回顧:回想一個你花過錢但非常值得的經驗,寫成短文或圖像日記。
第三階段:個人化理財計劃
理財,不是從數學開始,而是從理解你要的是什麼開始。
它本來就該是個性化、個人化的一件事。
在這階段,你可以試著做下面的練習:
- 情緒圖卡:畫出你在「花錢、賺錢、儲蓄、投資」四種情境下的情緒表情(興奮、焦慮、逃避等等)
- 理財個性:你是只想抓重點,還是喜歡掌握所有細節?你是依照感覺情緒來花錢或存錢,或是有計劃的做事情?用3個形容詞描述你在理財上的個性是如何的。
- 未來想像練習:想像5-10年後的自己,問問自己,在這個階段你最重要想完成的是什麼?你希望如何透過理財支持自己完成這件事?
第四階段:整合金錢與人生
最終,錢不是目的,而是你「如何活著」的表現。
在這階段,你可以試著做下面的練習:
- 願景地圖:用拼貼、繪圖或圖卡製作「我理想生活的一天」視覺版,並圈出哪些部分需要金錢參與?
- 金句書寫:用一段簡短文字,寫下你對「豐盛」或「金錢自由」的定義。可作為每日提醒卡。
- 行動承諾卡:選出「我想透過金錢交換的三件人生經驗」,並列出你可以做的第一個微行動。
透過不同階段的金錢練習,我們能夠慢慢從匱乏、恐懼與自動化反應中醒來,重新選擇屬於我們的金錢觀與人生狀態。
你,準備好開始這趟旅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