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槓桿型ETF因為波動率耗損與費用較高的結構,被認為「不適合長期持有」。但若以長期報酬角度觀察,TQQQ的績效不僅大幅優於QLD與QQQ,甚至在隨機進場下仍表現突出。本文以回測歷史數據,重新檢視這三檔ETF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現,並探討其在資產配置中的潛在角色。
一、前言:三兄弟的市場定位
在眾多ETF之中,QQQ、QLD、TQQQ這三檔產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們皆追蹤NASDAQ 100 指數,分別對應原型、兩倍槓桿與三倍槓桿。今天探討的主題是槓桿型ETF的優劣勢,然而在TQQQ及QLD這兩檔ETF的說明書中表明了不適合長期投資,那這是為什麼呢?
槓桿ETF的核心機制為「每日再平衡」,長期來看會有「複利偏差效應(volatility decay)」、「波動率耗損」的情形,可能導致長期績效偏離預期。簡單說,當市場處於盤整狀態時,即便指數最終回到原點,槓桿ETF的表現可能已經明顯下滑。此外,QLD與TQQQ的管理費用也高於QQQ,這進一步壓縮了其長期報酬空間,因此市場對於長期持有槓桿型ETF普遍不贊同。
二、從不同角度觀察槓桿型ETF及原型ETF的表現
- 投入並持有,不加倉的情況下,報酬率TQQQ > QLD > QQQ


- 以兩組不同均線作為濾網,分別作順勢及逆勢交易,模擬三個組合情況下,買進並持有遠比策略調整好,報酬率表現也是TQQQ > QLD > QQQ
組合1:進場MA100,出場MA20

組合2:進場MA60,出場MA20

組合3:進場MA20,出場MA5

- 在市場相對低點進場的情況,報酬順序幾乎穩定維持為 TQQQ > QLD > QQQ;即使在高點進場,若持有時間夠長,TQQQ與QLD最終仍能跑贏QQQ。

- 隨機在365個日子進場,平均年化報酬率仍是TQQQ > QLD > QQQ,即便非理想進場點,槓桿型ETF在長期向上的市場中仍具明顯優勢。

小結:儘管槓桿型ETF結構上存在缺陷,但只要不要在高點進場,當回測時間被拉長至數年甚至十年以上,槓桿型ETF的績效仍大於原型ETF。
三、結論:不是不能長期持有,而是要選對市場,了解標的風險以及限制
綜合上述觀察,雖然槓桿ETF存在波動率耗損與高費用的問題,但我認為槓桿型ETF在特定條件下,是一個有潛力加速資產成長的策略工具。特別是在如NASDAQ 100這類長期趨勢明確的市場中,槓桿型ETF反而更適合長期持有,短打搏擊的方式太吃個人技術含量,很有可能在進進出出的過程當中反倒績效比持有原型ETF還差。當然,它的高波動特性如同料理中的辣味——適量提味,過量嗆喉。因此,對於能接受短期波動、有長期投資視角的投資人而言,槓桿ETF是一項值得納入資產配置考量的工具;但對於習慣保守投資、無法承擔短期虧損的投資人,則仍應謹慎以對。關鍵不在於槓桿本身,而在於你是否了解其風險,如何使用槓桿。
四、槓桿型ETF的適用情境
- 適用於長期向上的標的。
- 適用於資產配置的一環,不建議100%持有槓桿型ETF。
- 可以忍受大幅波動的投資人,不因短期下跌而輕易出場者。
- 需於相對低點時投入。(這跟廢話一樣但還是要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