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你讀《佛畏系統》心得

千萬不要被書名誤導,這本書跟哲學宗教沒有關係,作者萬維鋼從一個物理科學家的角度,告訴你連佛都要敬畏的「系統」思維,將如何改變你的人生!
你知道運氣可分為4種? 而且至少有2種是可以人為操縱的?
你有正職工作之外的祕密專案嗎? 可以幫你斜槓增加收入,甚至開創新事業?
破解爆款商品的秘訣,老闆們最想知道要怎麼做出暢銷商品?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其實可以用數學證明?還有系統上的解決辦法?
最後總結再告訴你,為什麼人生要做黑馬?

▋你其實可以掌握運氣,突破現況、改變人生
統一發票中獎是運氣,公司尾牙抽中大獎是運氣,我們原本以為運氣是機率的問題,也就是只能靠上天降下好運,但神經科學家詹姆士.奧斯汀從科學角度,分析運氣有4種,而其中2種是我們可以想辦法增加的。
▎第一種運氣:盲目的隨機性
這種好運就是我們一般認為抽中大獎的運氣,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買彩券中獎的機率極低,無限趨近於0,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也不是你努力以赴就能改變
▎第二種運氣:跑出來的機會
一般人只能盼望天降第一種好運,心理學家迪恩.西蒙頓專門研究各種創造性人物,他的結論是:創造性人物都是依靠數量!
有影響力、成功的創意數量,和他的創意總數成正比。換句話說,你創造事物的數量越多,你成功的機率也越高。
貝多芬音樂作品約有680部左右,較成功的代表作品,包括4首交響曲等,有37部。音樂神童莫札特則多800多部作品。愛迪生有1093項發明專利,畢卡索創作過約1800幅油畫、1200件雕塑及其他上萬件作品,但能被稱為成功的作品,屈指可數。
所以第二種運氣是可以人為操作的,業務員的業績差,那就努力去找客戶、拜訪客戶,增加成交的運氣。
▎第三種運氣:有準備的頭腦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這句格言大家都耳熟能詳,微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是從平日知識學習的角度來看。大家都看到同一件事物,有準備的頭腦才能看出其中隱藏的機會,這是靠平日累積得來的經驗知識。
但還有一句隱藏版的格言沒告訴你:「當機會降臨時,不管會不會先爭取到再學」。
當年,知名導演李安籌拍《斷背山》時,其中有個女演員演技出色,但角色需要會騎馬,試鏡後李安順口問她:「對了,你會騎馬嗎?」
這位女演員想都沒想,就說:「我當然會啊!」於是,她順利拿下《斷背山》的角色。
電影上映後,她一炮而紅,身價也水漲船高。
成名後一次訪談中她才透露,當時李安問她時,她根本不會。
但在那一刻,她回想起爸媽從小不斷提醒:「如果有人問你,會不會做某件事,先回答『會』。把機會爭取到,再趕快去學會。」所以她照做了,拿下機會。
她就是安.海瑟薇
▎第四種運氣:人設的吸引力
這是指一個人身上的某種特質,包括才能、名望、經歷背景等。第四種運氣也不是努力以赴可以獲得的,但和第一種運氣完全靠機率不同。
想要突破現狀、改變人生,需要4種好運綜合作用,要有隨機性,也要有主動性,但至少有2種運氣是你可以主動爭取的!

▋私底下的祕密專案,可以開創你的新事業
根據約翰普金斯大學莎朗.金的實驗研究,孤立能讓人大膽思考,激發創造性思維。
作者也以自身為例,多年前當他全力以赴做物理研究時,在正職工作之外,私底下做了一個沒人知道的祕密專案,是非常認真嚴肅看待,每天都有進展的那種:他在寫「智識分子」這本書。這是作者的第二本著作,之後他成為科普百萬作家。
祕密專案的作用,在於「祕密」所創造出來的疏離感,讓你隔絕在日常工作生活社交之外,不去湊熱鬧,自己一個人單幹。
這種疏離感會很大程度的激發創造性。
即使是業餘愛好,誰說不能發展成祕密專案,只要嚴肅認真對待,鑽研多了、累積久了,也許有一天就會成為專家。現今屬於網路創作者的年代,興趣就足以開創屬於你的新事業。
你也應該有個「祕密專案」!

▋老闆們最想知道要怎麼做出爆款商品
爆款商品其實是難得一見的,重點是,事前你完全不知道,推出的新商品會成為爆款。
爆款商品不單是銷售量大而已,而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就達到大量銷售,形成一種市場熱銷的短期現象,當然還有因商品熱銷所形成的知名度,在社群媒體上大量散佈傳播,甚至引起新聞媒體的報導。
我們常常會見到很多事後分析報導,試圖找出商品如何成為「爆款」,甚至有人分析眾多案例,歸納出打造爆款商品的祕訣,企圖複製出爆款商品。
那麼有人能在事前,就成功預測那個商品會成為爆款嗎?
答案是:沒有!!!
為什麼能如此肯定回答,因為如果有的話,那個人或企業早就成為世界首富了。你無法預測爆款商品,但有辦法提高成為爆款商品的機率嗎?
還真的有!
這是呆伯特系列漫畫作者亞當斯,在他的著作中提出的「X因素」。
當你推出新商品時,是否存在一小撮的顧客,他們會為了商品的某種因素,而容忍所有缺點?這個因素就是X因素,作者還特別指出,與軟體開發常說的MVP(最小可行性產品)不同。MVP只是驗證產品的「可行性」,而爆款商品是「可火性」。
怎麼找出X因素呢?從顧客的負評當中找出正面回饋,顧客特別喜歡之處,就是成功的X因素。X因素的重點不在觀眾或顧客的平均反應,而在於是否有少數人(也許2%)特別喜歡,且不在意產品服務是否成熟,就是特別喜歡。

▋本性難移可以用數學證明?還有系統上的解決辦法?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竟然有數學定理可以證明,作者引用以俄國數學家安德列.馬可夫的命名的「馬可夫過程」模型,來說明本性難移,證明歷史宿命很難改變。
簡單說明馬可夫模型,以學生翹課為例,馬可夫過程推導結果,最終有25%的學生會翹課,而且是一種固定的宿命,是數學上的定理。
想要打破宿命框架,破解歷史慣性,就要靠奇普.希思與丹.希思兩兄弟多年前的一本書《學會改變》,很多看似找出問題癥結,卻又找不到解決辦法的困境,用「找亮點」的思維就能解決。
有家藥廠發明一種治療氣喘的新藥,但銷量遠低預期,就找了一顧問公司協助。顧問公司就是用找亮點的方法,研究2位業績超過別人20倍的業務員,他們是如何成功銷售的。
原來,這種新藥不像一般氣喘藥是用口服或吸入,而是要注射,醫生不會花時間去研究新藥操作流程,自然不會買單,這2位業務員不只是介紹新藥療效,還向醫生說明如何操作,當然業績遠超其他人。
為什麼藥廠沒有發現原因,反而要靠顧問公司?因為藥廠只關注失敗原因,卻沒有從成功的業務員身上找「亮點」。

── 總結:為什麼人生要做黑馬?
這本書從系統思惟角度,重新定義你對世界的認知。
凡夫畏果,菩薩畏因,佛畏系統。
意思是以更高的整體視角來審視,將單一事件或個案放到整體來看,例如:今天與某個潛在客戶洽談未成交,這就是單一個案,拉高到整體視角,就是整個客戶管理系統。
哈佛大學陶德.羅斯和奧吉.歐格斯合著《黑馬思維》,分析成功人物的關鍵因素,也是他們歷時多年的「黑馬研究計畫」的總結。
黑馬總是做自己,沒有長遠的規劃,反而是從各種探索中,找到最佳解。黑馬找工作,不會問這個工作賺多少錢、這個職務的地位高不高,他們會問「我到底喜歡做什麼?」
黑馬更在意對工作本身的享受,不是因為工作的收穫而滿足,而是做這件事的本身就很滿足,並且在滿足中達到卓越。
社會需要馬黑,終結平庸需要當馬黑,你要當嗎?